《新唯识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2:11:22 庞朴《中国儒学》卷三 佚名 参加讨论
《新唯识论》系现代新儒家熊十力的哲学代表作,1932年由浙江图书馆出版文言文本,由马一浮题签并作序,1944年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语体文本,列为中国哲学会编的中国哲学丛书甲集之第一部著作。 熊十力于1920年至1922年曾在南京支那内学院师从欧阳竞无学习佛教唯识学,1922年到北京大学任教以后出佛入儒,自创《新唯识论》投入现代新儒家营垒。文言文本九万余字,由明宗、唯识、转变、功能、成色(上下)、明心(上下)等八章构成,线装一册。语体文本在文言文本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约三十余万字,三卷九章,合订为一册。文言文本尚有脱胎唯识宗的痕迹,语体文本则更为集中地表述了熊十力的现代新儒家哲学思想。 熊十力多次申明,“《新论》本为发明体用而作”。他在《新唯识论》中阐发了“体用不二”的本体论思想,力求解除存在的危机和形上的迷失,重构儒家道德理性的根基。他认为哲学的根本任务在揭示绝对真实的本体,而要揭示本体必须排除对“心相”和“物相”的拘执,直接确认“本心”的本体地位。他认为,本心是存在的主体,它“物物而不物于物,遍为万物的实体”,是绝对的主宰者;本心是变化的源泉,它以动态的形式“通万物言其统体”;本心是认识的主体,它通过“识”变现出客体——外境,又把客体消纳于自身之中。依据本心本体论,他又提出翕辟成变论。认为本心本体具有“翕”和“辟”两种势用,“翕”指本体收敛、聚集而形成物质世界的趋势和功用,“即依翕故,假说为物”;“辟”指本体发散、刚健使物质世界归复本心的趋势和功用,“即于辟故,假说为心”。翕是本体的异化,而辟则是本体的自我复归,这就是熊十力“体用不二”论的基本思想。 熊十力在《新唯识论》中阐发的体用不二论突出本体与现象的一致性,闪烁着辩证思维的光辉;以本心本体说明人与世界的真实性,指示出追求“道德形上学”的致思方向,因而对现代新儒家思潮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港台新儒家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人都曾从《新唯识论》中受到启发,形成各自的新儒家思想。他们很推重熊十力《新唯识论》一书。徐复观在《远奠熊师十力》一文中称“《新唯识论》斧藻群言,囊括百氏,自成一严密而宏伟的哲学巨构”。 《新唯识论》的版本很多,文言文本除浙江图书馆本外,还有1932年上海神州国光社本、1973年台北景文出版社本、1975年台北河洛图书出版社本。语体文本有194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重印本、1947年“十力丛书”线装本、1972年台湾乐天出版社重印本。1952年作者将语体文本删改,印行“壬辰删定本”。1985年中华书局重新标点了文言文本与语体文本,收入《新唯识论:熊十力论著集之一》。湖北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熊十力全集》亦将收入文言文本、语体文本以及“壬辰删定本。”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墨子的礼乐批判及其美育观
- 下一篇:《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