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周易本义》


    《周易本义》为南宋朱熹撰,共十二卷,是一部旨在说明《周易》的来源与本义而对《周易》的经传进行注释的《易》学名著。
    《周易本义》在经传篇次上不用王弼注本,而依吕祖谦所定之《古周易》本,以上下经为二卷,以《十翼》自为十卷,经传判然有别。全书重点在于解说卦爻辞。作者针对当时学者“专于文者既支离散漫而无所根著”,“涉于象数者又皆牵合附会”(《易学启蒙·自序》)的状况,将该书定名为“本义”,即旨在强调《周易》经传之间的区别。作者认为,从《易》的起源上看,伏羲画卦,文王重卦与作卦辞,周公作爻辞,都只是为占筮而设,所以《易经》本是占筮之书,自孔子作《十翼》始讲义理,因而主张区分伏羲、文王、周公与孔子之《易》;但同时也不同意把《易传》所言义理视为完全脱离《易经》的,认为解释《周易》经文义理不能抛弃筮法中的象数。
    《周易本义》是朱熹《易》学研究的代表作,其沦说大旨在于推本象占,阐发义理。该书既宗程颐之学,亦不废陈抟、邵雍之说。其释卦爻辞注重文义,少穿凿附会;解说经传之旨,去诸家之繁说,言简义赅;不通之处,则存其疑。全书寓理深切,对后代治《易》影响极大。
    《周易本义》在南宋咸淳元年(1265)有吴革刻本。南宋末董楷撰《周易传义附录》,遂割裂《周易本义》之文散附于程颐《周易程氏传》中,使朱熹原定之《本义》篇次更变旧貌而依从于程氏所用之王弼经传参合注本;至明成矩专刻《周易本义》,亦用《周易程氏传》之次序,此后便出现了经传参合之四卷本《周易本义》。其本卷一、二为上下经(含《彖传》、《象传》、《文言传》),卷三为《系辞传》上下,卷四为《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并升《筮仪》于书首,又增列《八卦取象歌》、《分宫卦象次序歌》、《上下经卦名次序歌》、《上下经卦变歌》四首,体例与原本迥然不同。明清以来,四卷本《周易本义》至为通行,学者传习不衰。《四库全书》有著录。1982年天津古籍出版社据四卷本《周易本义》影印发行。199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四库易学丛刊》本名为《原本周易本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