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易学象数论》


    《易学象数论》是清黄宗羲撰,共六卷,是一部为正本清源,还《周易》之本义而作的《易》学著作。
    《易学象数论》分内外二编。卷一、二、三为内编,包括图书、先天图、天根月窟、八卦方位、纳甲、纳音、占课、卦气、卦变、互卦、箸法、占法、原象共三十篇,皆论“象”;卷四、五、六为外编,包括《太玄》、《乾坤凿度》、《元包》、《潜虚》、《洞极》、《洪范数》、《皇极数》以及六乙、太乙、遁甲奇门、钟运共十一篇,皆论“数”。内编多针对“倚附于《易》,似是而非者”,析其离合;外编则就“显背于《易》,而自拟为书者”,决其底蕴。其论说大旨,谓《易》广大,无所不备,但由于九流百家假《易经》以行其说,故《易》之本义反而隐晦不彰。《易》至汉代京房、焦延寿流于术数;至北宋陈抟流入道家,使得后世治《易》者失《易》学之初旨。而古圣人以之示人的八卦之象、六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才是圣人制《易》立象的全部,七象备则象穷。其余纳甲、动爻、卦变、先天四象是后儒臆造之伪象,自伪象行而圣人七象晦,所以必须斥伪象以明真象。黄宗羲在崇七象斥四象之时,于七象之中又必求其合于占者,以辨象学之伪;又取郑玄“太乙行宫九法”、《吴越春秋》之占法,《国语》泠州鸠之对以证太乙、六壬,以辨数学之失。
    《易学象数论》是《易》学史上第一部对象数学进行科学性总清算的著作。作者在深入研究象数学的基础上,系统地清理了从汉至明历代象数学的主要著作,经过考证、订讹、辨伪、验算,洞晓各家发展始末,指出其中良莠真膺,对此后的《易》学发展起了深刻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持论有据”,“辨论精详”,“有功《易》道”;但也指出该书依宋薛季宣之说,认为《河图》即是后世之《图经》,《洛书》即是后世之《地志》,《顾命》之河图即清时之黄册,则不免“主持太过,至于矫枉过直”之失。
    《易学象数论》有四麓堂刊本、《广雅书局丛书》刻本(题为《象数论》)、《四库全书》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