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地域文化 > 东北文化 >

吉林二人转文化


    吉林的二人转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几百年前,二人转就以它灵活、明快的方式活跃在长白山狩猎、挖参、淘金人的窝棚和“大房子”里。还常在庄户人的院子或炕头上演唱,很受老百胜的喜爱。二人转名曰“二人转”,其实不单单是仅有两个人,它在形成之后就有“单出头”、“二人转”和“拉场戏”三个分支。
    
    吉林二人转文化是一种二人搭档载歌载舞、转进转出、以东北方言声韵演唱短篇故事的表演艺术。其中分三种演唱形式,即二人转(双玩艺儿)、单出头和拉场戏。二人转由上装(女扮)和下装(男扮)两个演员表演,通过又唱又说又扮舞和跳进(演员进入剧中人物)跳出(由人物转为事件的叙述者)的方法,演唱一个叙事兼代言的诗体故事。
    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
    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有三百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等双玩艺儿;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镜架》)、《红月娥作梦》、《丁郎寻父》等单出头;还有《回杯记》、《锯大缸》、《寒江》、《拉马》、《二大妈探病》等拉场戏。
    吉林二人转的根,扎在东北农民的心里。有的农民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作为独特艺术形态的二人转,直至今日生命力仍然很强。全国类似二人转这样民间艺术形式不下十几种,但从发展趋势看,惟有吉林二人转文化既保持“千军万马,全凭咱俩”这种“二”的形态特征,又保持演员与观众这种“我和你”的亲密关系,在广泛吸收融化的过程中,在长期游动与竞争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它的表现力,使之成为罕见的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形态,早已引起国内外的艺术界的注目。
    此外,吉林二人转为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美学等学科也提供了大量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特别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和东北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更居不可忽视的地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