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一等”的民间传统艺术——白仓高跷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1:11:08 中国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白仓高跷,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技艺性强,表演难度大,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目前主要流传于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湖南省邵阳县白仓古镇及其周边乡镇。2007年,“白仓高跷”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我国的高跷艺术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朔到《列子·说符》中的春秋末期,魏晋时期已相当成熟,明清时期则遍布全国南北城乡。“白仓高跷”兴起于何朝何代,现已无从考究,有文字记载的史实是《邵阳县志》(清光绪十七年重修)所记——咸丰十一年(公元1806年)六月十九日,白仓赛神会,踩高跷,扎故事,复衍百戏,至今已二百多年。 “白仓高跷”的突出特色是高、奇、险。 “高”是指白仓高跷的高度,一般离地五六尺,最高可达一丈二。表演艺人踩在这样异乎寻常的高跷上,以奇险的动作表演谐趣的情节,远远超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成为人民心中的神灵巨人。 “奇”是指白仓高跷的造型奇特。人物角色多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以戏剧人物造型为主,化妆用色夸张古拙,形象力求生动有趣。高跷艺人们动用他们扎实的技巧,在高跷上把表演者的真脚”扎”起来,假腿动起来,真臀坐起来,假臀跷起来,以栩栩如生的奇巧技艺给人以艺术享受。 “险”是指白仓高跷的表演难度大。高跷艺人必须具有扎实的腿脚功力和武术基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爬跌倒,才能练成灵巧的表演技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在高跷上表演出耍龙舞狮、前翻后滚、腾跃盘旋等高难特技而腿不软、心不乱、队伍不散。才能让观众惊心动魄,耳目一新。白仓高跷有文、武之分。文高跷以表演戏剧角色为主,扮相滑稽,表演风趣。武高跷以展示特技和功力为主,动作惊险,表演激烈。清代乡土诗人高雄有诗赞曰:“高跷秧歌夸捷足,群儿联臂欲升天”。 白仓高跷内容丰富,场面宏大,每次表演犹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十里八乡的乡亲父老吸聚到白仓,形成“红男绿女,填街塞巷”的场景,呈现出一派节日欢乐景象。尤其在1991年的邵阳蜜桔节上,白仓高跷应邀参加表演,高跷队从市委出发,踩着高跷经邵阳南门口,经青龙桥、邵水桥至今邵阳湘桂黔建材城来回几个圈,使汇聚邵阳的各方来宾大饱眼福,为数不多的外国游客第一次领略了湖南文化以及中国这支璀璨的艺术之花的亮丽风采。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彭德怀
- 下一篇:“天下第十一福地”——君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