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江沪之间的民间艺人郑秀英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4:11:04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认识郑秀英老人还要从她的老伴杨建军说起。 江山解放路是江山城区最古老的,也是最繁华的一条主要街道,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两边宽敞的人行道上不时有一些剪纸、米雕、北方面人、糖人担子等民间艺人在此停留、歇脚,给原本热闹的街区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情趣。杨建军老人也在其中,每逢礼拜或是节假日,他都要带着手编的龙、蛇、青蛙、蜻蜓、蜗牛、凤凰等小动物来到解放路上售卖。我就是在这里认识老人的,多次交流也就熟识了。 杨建军老人说:这些小动物都是他的爱人编制的。开始他自己对这些小玩意儿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因为自己并不以此为生。后来,在爱人的影响下,渐渐发现编制这些小动物不仅可以消磨时间,也可以活动手脑,防止老年痴呆,最主要的还是看到一个个小动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有的还很有情趣,也很有成就感,渐渐地也参与进来了。老人说:2012年是龙年,我们提前编制了上百条各式各样的“龙”,期望手中的“龙”在龙年能够腾飞,给我们带来好运! 看着这些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的小动物,我有一种想认识编制者的冲动。这些小东西是经过怎样灵巧的手编制出来的呢?她又是怎样学会的呢?遗憾的是,她并不在现场,多次问起,得到的答案是她去上海了,带着她的作品在上海售卖。即便是在火车上遇见杨师傅,也未能一睹郑秀英老人的神采。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今年大年初一,我终于遇见了杨师傅的爱人郑秀英,郑秀英今年54岁,沉默寡言,久经风霜的脸上刻着干练。在杨师傅的介绍和我的再三要求下,她终于向我述说了她的传奇经历。 多年前,郑老师曾经在上海打工。有一年夏天,在路上行走,远远地看见迎面走来的一个人头上戴的帽子很新奇,也很漂亮。待他近前,细细一看,竟然是五条龙盘踞在他的帽子上,再仔细一看这龙是用棕树叶编织而成的。郑老师便上前请教,老人也非常爽快,当即答应教她编织草龙,他们找了材料在树阴底下开始学习草龙的编制。当时天气很热,她买了很多的棒冰给老人解渴。老人临走前,还给她留了电话。回家以后,她就继续学习编制草龙,结果龙身会编了,龙头太复杂,一时记不清了。她又给老人打电话,老人让她在原来的地方等着他,第二天继续教她编龙头。终于在老人的悉心指点下,郑老师学会了草龙的编织,从此便开始了她的草编生涯。 在这之后,郑老师也多次注意了曾经到江山来过的海南、安徽、河南等地的草编老师傅,向他们讨教草编技艺。开始时,发现棕榈树叶编制的动物,不容易长期保存,到了一定的时间,便会变形、腐烂,她就在编制以前将材料过水煮、晾干、上漆,这样编制出来的就容易保存。但是,在色彩上却不够鲜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表现力。这些材料上的不足一直困扰着她。最后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她发现了多种颜色的彩带。彩带给她带来了灵感!她除了用彩带编制各种颜色的龙之外,她还不断尝试编织了蜗牛、青蛙、凤凰、蜻蜓、蛇等动物,使原来单一的商品更加丰富了。 现在,她仍然很谦虚地说:这些小东西还不是编得很好,还有很多地方还要不断改进的。 正是因为她的博学好问、孜孜不倦、研精覃思、刻苦钻研的精神才使草编这一传统的手工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潘仁官:“制秤不仅是手艺活,更是良心活”
- 下一篇:廖年娒,玩转绸塑于股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