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街头手艺人编出“百变气球”


    
    11年前,26岁的刘静蹬着自行车游走在德州市内各个人流聚集的地方,后座上是她1岁半的儿子,前车架用绳子绑着一根细长的木棍,系着“苹果”“葡萄”“小狗”等各种造型的气球。如今,刘静的儿子已经读初中,她的自行车早就换成了电动车,还学会了捏面人、做小工艺品,最为拿手的“花样气球”也达到了二三十种。
    3月29日上午,刘静和往常一样,在建设街德城区妇幼保健院对过出摊,电动车后车座绿色布袋里装的是五颜六色的长条气球,一两分钟就能做出形态各异的花样气球,来来往往的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停下来挑选。
    这十年来,刘静带着她的气球走遍了市区的大街小巷,尤其是各所幼儿园,孩子们几点下课几点放学刘静都心中有数。“放学时间,我一般都会在学校附近出摊,上午或下午就在步行街、商场门口等地方做气球。”刘静告诉记者。
    刘静是德州市黄河涯人,第一次看到街头有老人做气球,便在一旁仔细观察,很快学会了做“苹果”、“葡萄”等简单造型的气球。当时儿子刚满1周岁,刘静不想闲在家里,就开始骑着自行车四处卖气球。
    “后来有了电脑,上面有很多气球造型,我开始按照教程自学,其中最难做的是‘绣球’。”刘静边介绍边把四种颜色的气球充好气,两手同时开工,红、黄、蓝、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
    随后,刘静将一个气球放到这个空间里面,再慢慢充气,形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绣球”。“四种颜色较为简单,最复杂的是八种颜色的气球,大概需要七八分钟才能完成,比一般的水果类和动物类多用好几倍的时间。”刘静介绍,当时电脑上只有一张成品“绣球”图片,没有做法,她边做边拆,用了二三十个气球才学会,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这项手艺需要专注,一个环节错了就得重来。”做气球时,刘静的眼睛从未离开过双手,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手里的“小马”上。
    除此之外,三年前刘静见到有人捏面人,她“缠了”这位手艺人两天,总算答应收她为徒。两个月后,刘静就可以捏出活灵活现的面人了。“但是面人不好卖,很多人只看不买,所以我就不做了。”刘静告诉记者,“气球三年前卖得最好,一天可以卖四五十个,后来做的人多了,卖的就少了,平均五六元一个,最多时一天能卖300多元,少的时候还不到100元。再有就是,夏天气球容易爆,所以现在开始卖些手工艺品,但做气球的手艺绝对不会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