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术语之气郁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00 中华考试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气郁 ,病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因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证见胸满胁痛,噫气腹胀。治宜行气解郁,用气郁汤、木香调气散、七气汤、越鞠丸等方。气郁生痰者,用温胆汤、半夏厚朴汤、上下分消导痰汤。气郁化火者,用加味逍遥散等方。 病机 《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结气候》指出:“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 由于本病始于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故以气机郁滞不畅为先。气郁则湿不化,湿郁则生痰,而致痰气郁结;气郁日久,由气及血而致血郁,又可进而化火等,但均以气机郁滞为病理基础。 病因 (1)情志失调 七情过极,刺激过于持久,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导致情志失调,尤以悲忧恼怒最易致病。若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化火,则为火郁;气滞血瘀则为血郁;谋虑不遂或忧思过度,久郁伤脾,脾失健运而蕴湿、生痰、化热等。 (2)体质因素 原本肝旺,或体质素弱,复加情志刺激,肝郁抑脾,饮食渐减,生化泛源,日久必气血不足,心脾失养,或郁火暗耗营血,阴虚火旺,心病及肾,而致心肾阴虚。如《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所说:“诸郁,脏气病也,其源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病理性质 病理性质初起多实,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本病虽以气郁邪实为主,但病延日久则易由实转虚,或因气郁化火伤阴而导致阴虚火旺、心,肾阴虚之证;或因脾伤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而导致心脾两虚之证。如《类证治裁.郁证》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民间小偏方,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 下一篇:中医理论之气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