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的迷雾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8:11:55 @中医梦想汇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医的最大特点为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医书可谓汗牛充沛,很多有志之士都著书留下自己对中医的体会,这些医家各领风骚,但理论却相互矛盾,每一位医家都相信自己掌握着唯一真理,这让后学无从入手。因此很多医生得出一个结论:中医理论只要你自己能画一个圆就是正确的理论,只要这套理论适合你就是好的理论。我不赞同这中说法,因为每个中医都能将自己的理论画一个圆,都能自圆其说。可是却只有少数医生成为真正明理的临床大家,应该说正确的理论是画了一个与经典《黄帝内经》完全重合的圆,而错误的理论是自己画了一个圆,有的部分与经典重合,更多的是与经典背道而驰。 现在有很多纷杂的理论充斥在主流中医思维当中,如果举行辩论大赛,从医理上很难将任何一家驳倒。尤其是伴随资讯的发达,各种理论更是铺天盖地,我们甚至便到不需要出门就可以看到图书馆里的所有资源,了解各家理论。这些诱惑性很强的理论让我们脑中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可是却越来越难分辨真伪。细看每一家所言似乎都言之有理,可是他们之间互相矛盾。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在举例之前需要声明,我所反对的中医医理仅为我现在的眼光看为错误的,而且只针对事不针对任何人。 前一段时间曾流行过喝绿豆水治百病,我当时试着说服我的病人不要相信,因为从我的视角看简直是荒诞离谱。可是我真的说服不了病人,因为他会拿出一套理论:人体得病都是因为毒素代谢不出所致,而绿豆可以解毒,因此可以包治百病。我从理论上说服不了任何一个人,只有临床事实才会让人反思。这种吃绿豆百病的理论还不算太出格,还有更离谱的,如有养生专家认为喝晨尿可以包治百病,并美其名曰“轮回酒,还元汤,闻其名,知春香,能补阴,能壮阳”。说简单了,就是世界上有一种药,既可以补阴又可以壮阳,既可以有病治病,又可以无病强身,这种要就是晨尿。对于深信的人,可以找出一系列科研数据和理论支撑,就是为了让你相信这个理论的真实,但事实上它并不能达到宣传的效果。也许你会认为老百姓没有分辨能力,但作为专业训练的中医学院学生应该分辨出真伪吧。那再举几个主流中医的例子看看吧! 我曾经是火神派的狂热爱好者,看完火神派的资料使我热血沸腾,我狂热地认为没什么了不起,只要温阳就可以解决;我也曾狂妄地认为温病学家都是“杀人的骗子”,天天只知用寒凉药伤人元气;我也曾自大地认为金元四大家合起来都不值得一提。我以极大的热情,想通过火神来拯救中医,最后是临床疗效的现实让我清醒了。并不是所有病都能以温阳来解决的。按照火神派的理论:阳虚病人需要补阳;阴虚病人可以补阳化阴;寒凝病人需要温阳化寒气;上火病人需要温阳以引火归原。不管什么病都必须补阳,而附子补阳就相当于补元气,医生只要把病人的元气补足,元气充足便可使身体强壮,并且会自动调理身体。我承认如采用温阳法,有效率会较一般大夫高,因为很多病人服完温热药后会感觉强壮,胃口好,并且脸色也会红润,很多疼痛可以缓解。病人以为有效,医生也以为对证。但是真正对自己临床负责任的医生,就会发现治愈率并不理想。就像有人说所有感冒的机理都为正虚邪入,麻黄附子细辛汤开太阳补少阴,可治疗一切感冒一样,虽然从医理上没法推翻,但疗效还是值得研究的,可能有很多人会吃好了,但也有人会越吃越重。也有人说糖尿病血糖高的机理为阳不化阴,糖为阴邪,无阳则不化,而得糖尿病的病人都是老年人,因阳气弱才得病,因此附子理中汤是最好的降血糖方。但我在临床上应用后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病人呢服用该药后血糖会一直上升,很少会下降。虽然医理很完美,无懈可击,但其实是自己画了个死圈。 医理混乱不仅出现在现代,古代也有很多,比如古代有医家对肾阴、肾阳大发阐释,强调坎离交通,认为一切病的最原始病因是肾阴或肾阳的不足,因此六味地黄丸与八味肾气丸这两个方就可以包治一切病,但是疗程需要长一些。这从医理上同样无发推翻,但经临床验证便知有效率不会太高。患有医家认为人体得病机理为瘀血内停,任何病都是血液循环不利所致,任何病都要活血化瘀,并承诺活血化瘀方的效果神奇。我初上临床时曾使用过很多活血化瘀方的方法,但有效率也并不是太高。还有现在大家都公认的理论是“久病不愈,责之脾胃”,即如果久病缠绵,可以开一个调理脾胃的方剂,让病人长时间守方治疗,过个一年半载的会有效,但从实际临床来看,没有几个病人能坚持下来,就是真坚持下来也未必有效,即使有效,那也很难分清是药物的功劳还是每天服药时的心理暗示起的作用。还有一些医生自己发明一个方剂,认为这个方剂配伍很完美,健脾和胃、养心益肝、补肺固肾、左升右降、通营和卫,他们从医理上认为该方可以包治百病。我们必须负责任地说,包治百病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是如此就不需要医生了。由此可见,并不是低头努力学习就能成为明医,努力必须以正确的方向为前提。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医望诊 嘴唇颜色透露出的健康信息
- 下一篇:中医养生 睡眠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