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中医 > 中医知识 > 本草方剂 >

大青龙汤治疗什么症状


    
    【方剂名】
    大青龙汤
    【得名由来】
    青龙是传说中的四象之一(另外三个是白虎、朱雀、玄武),是代表东方的神兽,东方属木,色青,故曰青龙。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长,有麟,有头角,有腿脚,能行走,能飞腾,能翻江倒海,能行云降雨。言青龙者,必然与水有关系,大青龙汤能发汗解表,与“水”相关,得名也由此而来。
    【出处】
    《伤寒论》
    【组成】
    麻黄去节六两(12克),桂枝二两(6克),甘草炙二两(6克),杏仁去皮、尖四十粒(6克),生姜切三两(9克),大枣擘二十枚(10枚),石膏如鸡子大,碎(20克)。
    桂枝
    【方歌】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方解】
    方中用麻黄、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以散风寒,能使内热随汗而泄。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胃、益阴血,以补热伤之津;无津不能作汗,又可以充汗源。石膏甘寒清解里热,与麻黄配伍能透达郁热。杏仁配麻黄,一收一散,宣降肺气利于达邪外出。诸药配伍,一是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侧重于“于在表者,汗而发之”;二是发中寓补,汗出有源,祛邪而不伤正。
    【功用】
    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
    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3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用法】
    上七味,以水九升(900毫升),先煮麻黄,减二升(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300毫升),去滓,温服一升(100毫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恶风烦躁,不得眠。
    【配伍特点】
    麻黄甘温,桂枝辛热。寒伤营,以甘缓之;风伤卫,以辛散之。故以麻黄、桂枝为臣。甘草甘平,杏仁甘苦,佐麻黄以发表。大枣甘温,生姜辛温,佐桂枝以解肌。石膏辛甘微寒,质重而又专达肌表为使也。营卫阴阳俱伤,则非轻剂所能独解,必须重轻之剂同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已。
    【加减化裁】
    里热明显者,增加石膏用量,配以天花粉。咽喉痛甚者加银花、连翘、牛蒡子;浮肿者者加茯苓、泽泻、苏叶;热甚者加大青叶、蝉蜕;气血虚甚者加黄芪、白术、生地、何首乌;淤甚者加当归、丹参;小儿夏季外感高热:咽红、扁桃体大加银花、蒲公英、牛蒡子;烦躁不安加钩藤、蝉蜕。
    【临床应用】
    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1、内科
    (1)流感:里热明显者,增加石膏用量,配以天花粉。
    (2)暑热:高热、无汗效果
    (3)急性肾炎:咽喉痛甚者加银花、连翘、牛蒡子;浮肿者者加茯苓、泽泻、苏叶。
    2、外科
    隐疹:热甚者加大青叶、蝉蜕;气血虚甚者加黄芪、白术、生地、何首乌;淤甚者加当归、丹参。
    3、儿科
    小儿夏季外感高热:咽红、扁桃体大加银花、蒲公英、牛蒡子;烦躁不安加钩藤、蝉蜕。
    【注意事项】
    1、本方发汗作用强烈。体质较好者,用之无妨;体质较弱者,应当慎用;若脉搏微弱,出汗容易受凉者,绝对不可使用。临床应用中,患者一出汗即停药,不可过量服用,否则,会因出汗过多而伤身。
    2、现代医家认为,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心脏的作用。用药过量时易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神经过敏、震颤等症状;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接受洋地黄治疗的患者,可引起心律紊乱。
    3、麻黄是大青龙汤的主要药物,过量服用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特此提醒患者必须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