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信仰 >

悠久历史传统舞蹈——跳蚤舞


    
    跳蚤舞本称跳灶舞,是舟山地区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据《舟山市志》第520页中记载:《跳蚤舞》产生于清乾隆年间,流行于定海、沈家门一带。大约二百多年前,大陆移民渐多,百姓为防火保平安,每年过年祭灶时,在灶前二人对跳,故称跳灶舞。后来祭灶时不用了,而在迎神赛会和各种庙会时,必有此舞相随,一路巡游,一路狂舞,很受群众欢迎。其基本舞步是大八字步半蹲跳走式,舞姿酷似蚤跳蹦,故而称之“跳蚤舞”。
    跳蚤舞原无人物情节,只有两位舞者跳跃逗趣,传统跳法是一男一女对舞。男的头戴草圈,鼻抹白粉,如戏曲中小丑打扮,衣是对襟短靠,也有露胸赤背的。或是穿短衣便装,腰系草绳,手执两条一尺左右的小短棍。(代表狗骨头)女的象新娘打扮,浓装艳抹,头戴珠冠,身穿女袍或宫装,或穿花袄绣裙,脚穿花鞋,有的还戴茶色雅髦镜,一手撑顶小花伞,一手拿花手帕,行动扭扭捏捏,婷婷袅袅,且女角大部分由男扮演。
    解放后,因不举行迎神赛会,民间也无跳蚤舞表演。直到1982年,经过普陀文化馆干部挖掘整理,去掉不健康内容,又根据民间传说改编为《济公斗火神》,使这一有悠久历史传统舞蹈又活跃在民间。
    跳蚤舞作为一种富有地域特色和悠久历史的民间舞蹈,近年来一直活跃在各种文化活动之中,受到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通过区非遗中心举办跳蚤舞培训班,通过老艺人的传、帮、带,使勾山芦花、展茅和六横都建立了跳蚤舞表演队伍,普陀二中和沈家门一小等学校成为跳蚤舞进校院传承基地。展茅还大胆地将高饶和跳蚤舞结合在一起,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跷跳蚤舞”。跳蚤舞于2009年列入舟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