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居住风俗 >

最后的原生态佤族村落


    沧源,这个一向以佤乡风貌、佤族风情示人的佤族自治县,如今却难觅曾经见过的佤族茅草房。8月底,记者从耿马进入沧源县城,又从沧源县城驶往孟定,新佤寨星罗棋布在沿途公路畔的绿色山谷间。绕了大半个沧源,发现唯一保持完整的佤族原始茅草房村落,只有位于沧源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处的勐角乡翁丁村。据说,这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原生态佤族村。
    村貌
    云雾缠绕 牛头草屋
    
    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就是云雾缭绕的地方,又有高山白云湖之灵秀的意思。漫步雾中翁丁,首先见到的是百年如故的寨门和大榕树,两者同处一线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寨门,共同守护着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村庄。就在见到寨门的同时,也同时被寨门、特别是大榕树上的牛头震撼,每根门柱上的牛头,特别是大榕树下悬挂着的牛头,若隐若现,神秘神奇。
    进了寨门,一片空旷的广场上立着几个牛头树桩,透过迷雾的草房扑面而来。最高大建筑是佤王府,接下来沿着窄路小径布局着各式佤族茅草房民居,相伴的是房屋内外无数的牛头。有一位本村的中专毕业女生当导游,她介绍说,原生态佤族茅草屋民居,是杆栏式竹木楼。从大的方面分两类,一是单身成人住的屋顶很矮的单层椭圆形屋,成年未婚和孤寡中老年都住这样的房;另一种就是普遍的两层楼,楼上住人,楼下畜居。此外,佤族人家都会在村边建自己的一间储藏屋,主要装粮食,且都没有锁,佤族还保留着路不拾遗的遗风。
    
    整个村庄坐落在森林怀抱中,据说,佤族村寨周边的树都不能砍,树是保护村子的神林,所以佤族村庄周边的树都很茂盛,形成林墙。
    风俗
    寨桩寨心 祈愿求福
    翁丁最为神秘的吸引力,也许就是任何人都要洗耳恭听的村寨心脏——寨桩、寨心、司岗里。
    在翁丁村的中央矗立着一根柱桩、一个鹅卵石器、一个高高的标杆。导游说,所有到翁丁的人在这里停留时间是最长的,因为这3样东西是翁丁原始宗教的神秘所在,他们共同构成山寨的寨心。这里同时也是佤族村民出入经过最多的地方,平日村民的活动、小孩玩耍、男女青年谈情说爱、老人休闲,村民祭祀等都来这里,透着佤族村民浓厚的生活气息。
    
    寨桩是核心,高杆上的图腾物器是司岗里传说,鹅卵石是寨心标志,是全寨人精神的寄托。佤族人普遍认为,只要有心,心诚就能祈求到自己的愿望。寨桩上有包谷秆,祈求的是粮食丰收,生活丰足,还有其他祭祀物也供在寨桩前,寨桩是由佤族人日常生活器物堆叠成的木塔,处下而上分别是三脚架、铁锅、支锅圈、锣锅、支锅圈、蒸子……葫芦、蒸子盖,共13层。
    代表着有人类的繁衍生息。最高的是用龙竹制的幡杆,顶部有篾条做成的谷花、谷箩、护花的花圈;还有,司岗里传说中承载人类生命之源的的木船,立于木船上救助放牛人的小木鸟;木船下面,有一条木鱼。
    距寨心5米开外还有撒拉房,也就是公房,主要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地方或远方客人来访找不到亲戚,暂时歇脚的地方。
    
    佤族人家还有一大风俗,就是火塘自进新房生起火后,就要让火种保存下来,不得熄灭。至于火塘的三脚是家庭团结的象征,火塘用的火则是家庭兴旺的象征。
    翁丁村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常遇到的老年妇女,且都一袭地道的佤族装扮,烟斗不离手,银饰满身戴。年轻人非常少,据说是有不少人外出打工了。(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