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居住风俗 >

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镇——西沱


    
    
    西沱古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原名西界沱,古为“巴州之西界”,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与长江明珠——石宝寨隔江相望。西沱属石柱县管辖,有“一脚踏三县”的称誉。
    西沱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清朝乾隆时期,这里就是“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沼邑”。从古至今,这里就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深水良港,现在已成为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旅游门户。2003年列为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评为巴渝新十二景之一,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最具活力小城镇。
    西沱古镇起始于明、清。从古至今,西沱就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深水良港。全盛于清代中叶,整个场镇从江边垂直向上五里,直爬到平坦的地势。这就是长江上唯一一个全程垂直于等高线的场镇布局,因此,西沱有石梯千步,号称登天云梯,又称为云梯式场镇。云梯长约500米,高差近160米。古镇中还有至今保护完好的汉砖和罕见的第三冰川世纪巨大的古树化石群。
    云梯街 
    古镇最为引人瞩目的景点要数云梯街,云梯街垂直长江,呈龙形向上,共有113个台阶、1124步青石梯。从长江边向
    上仰望,好像一挂云梯直插苍天;从街顶向下俯瞰,特别是有云雾的时候,犹如置身在云端间。因此,人们就美赞它为“云梯街”,又叫“通天街”。云梯街是长江沿线唯一垂直江面的街道,这在中外建筑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科考研究价值,专家称之为“万里长江第一街”。街两旁保存着明清遗留下来的层层叠叠的土家民居吊脚楼,其间的“紫云宫”、“禹王宫”、“万天宫”、“桂花园”等著名建筑,让游人增添了许多凭古思旧的审美情怀,现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龙眼桥 
    位于西沱镇云梯街临江的东西两侧的小溪上,均为单孔石拱桥,形状、风格相同,均建造于清初,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南桥长7米、宽3.05米、跨度4.3米,桥西有四步台阶,桥东有六步台阶。北龙眼桥高3米、长7.8米、宽2.5米、拱高2.5米、跨度3.12米,共有券石19块。两座龙眼桥造型简洁、拱孔浑如圆珠、选点恰当,对云梯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这条巨龙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气势雄伟。特别是每逢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西沱镇家家户户在街道上、大门前、龙眼桥上都挂上了通红的大灯笼,把云梯街装点得像一条火龙,龙眼桥上灯笼就更像一对龙眼,巨龙更是栩栩如生。
    禹王宫 
    禹王宫位于西沱古镇胜利街20-1号,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石柱县人民政府公布)。禹王宫始建于明末,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西沱镇自古为川东商贸要镇,各地来此经商定居的人都有,各会馆均定期办会。
    现存禹王宫建筑坐西面东,合院式。前部原戏台外有一约4米宽的平台,下为陡坡。于平台上可眺望长江。左侧正殿处开有侧门,门前石铺通道,约8米长,可通往云梯街。其余两侧均为民房。现仅正殿为原物,两侧厢楼,前部戏台均改建,为灰砖楼。但建筑原规模格局依稀可辨。现建筑群为宿舍。建筑群现占地面积570平方米,正殿建筑面积164平方米。正殿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通面阔19.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53米,其中廊深1.93米。台明高1.75米,殿前仅左侧次间有踏跺十级。建筑通高6.65米。明间、次间共四缝屋架,为穿斗与抬梁结合的形式。11步架12檩,正脊上记载了重修年代。两山采用硬山搁檩的作法。明间廊柱下半部为石制。石柱础还在。各部分装饰均毁,改建宿舍时加建多处隔墙。禹王宫最大特色在其砖墙,墙砖为特别烧制,每块上均有“禹王宫”三字,这在洋渡镇禹王宫墙砖上也曾见过。正殿建筑面积164千方米,建筑群占地面积570平方米。
    禹王宫的建筑布局为川东地区祠庙建筑的典型形式。其建筑群为合院,入口大门在戏台下部,两侧厢房与戏台同为二层,正殿五开间,两梢间与厢房山部相接。各座建筑均对内院开敞廊。总平面为口字型。外围砖墙,硬山小青瓦顶,由此形成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格局。因戏台及厢楼二层与正殿在同一水平上,适应了山地的变化。目前此组建筑仅存正殿。
    南城寺 
    南城寺位于西沱古镇南坪村(原南洋村)三房岩,在面临长江的陡壁之上,始于汉,盛于明清,重建于光绪年间,大炼钢铁时三座铁佛熔于炼钢炉,大铁钟作为大队上下工的钟敲,被一社员不慎用锄头碰断吊绳,掉下来摔碎。文革期
    间,南城寺尽毁。
    传说当年秦良玉率白杆兵出师辽东,血战榆关(今山海关)被困于后金军中,突然一名威武猛将杀入重围,将秦良玉于乱军之中救出。秦良玉感于救命之恩,问及姓名和家乡时,将士答曰“姓韦,家住南城北崖”。班师后,秦良玉四处寻访,终于在南城寺北崖(今三重殿处)找到了韦驮(梵名SKANDA,又称韦将军、韦天将军,原来是婆罗门教的战神,有六头十二臂,手拿弓箭, 骑孔雀。后被大乘佛教吸引为伽蓝的守护神,是南方增长天八大将军之一,位居四天王下三十二将军之首)神像。当问到方丈韦驮神像曾有何异状时,方丈说某日某时神像大汗淋漓,秦良玉一算,正是援辽被困之时,方知那时是神明现身,遂重谢南城寺。
    又传某年一落第秀才赶考,夜宿南城寺,挑灯夜读时,苦于蚊蝇之苦,遂向菩萨许愿,若无蚊蝇骚扰,如若高中,必当重塑金身。秀才当夜便无蚊子干扰,后来此人果然高中,从此以后南城寺周边蚊蝇遂绝。
    陈家河长江水文石刻 
    位于西沱古镇的工农村长江岸边的一块巨石上,系清代民间记载长江水位的石刻文字,石刻内容为“同治九年河水至此”,记载了长江在1870年在特大洪水水位;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圣宫 
    二圣宫位于西沱古镇沿溪村。现已迁至云梯街上段,独门嘴与生计客栈及树化石景点成片连接,原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石柱县人民政府公布),高程155米,2009年库区水位达175米时,全部淹没。二圣宫始建于明代,为祭祀孔子和关羽的寺庙。现为沿溪小学,并经改建。建筑群坐东面西,合院式建筑,仅正殿为原建筑。原戏台下人口通道仍保留,其余厢楼、戏台均改建为灰砖楼。建筑面江,其前有踏步几十级,可至沿溪老街,继续下行可达江边旧码
    头。其左侧登石阶可达“古衙署”,后部为学校操场。建筑群现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正殿面积320平方米。正殿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通面阔23.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9.1米,其中廊深2.7平方米。台明高2.02平方米,明间有踏跺11级,往内院为地坪。明间屋架二缝,为抬梁式(地方做法),12步架13檩。次间二缝屋架为穿斗式构架。两山采用硬山搁檩做法,柱径约350毫米,石制柱凳。建筑通高8米。现二圣宫保留有二块木匾,分别题为“副魁”,“余音绕梁”,各长约1.8米,宽0.8米,被做门板使用。
    二圣宫的建筑布局为川东地区祠庙建筑的典型形式。其建筑群为合院,入口大门在戏台下部,两侧厢房与戏台同为二层,正殿五开间,两梢间与厢房山部相接。各座建筑均对内院开敞廊。总平面为口字型。外围砖墙,硬山小青瓦顶,由此形成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格局。因戏台及厢楼二层与正殿在同一水平上,适应了山地的变化。二圣宫原建筑的格局保存较为完整,且造型气势大,可作为土家族地区祠庙建筑的代表。其木构架的做法也反映了穿斗排架与抬梁屋架的结合,且地方抬梁式屋架、穿斗式排架共存同一建筑,可视为地方建筑传统做法的代表。二圣宫拟采取易地搬迁的保护措施。建议迁至西沱镇“云梯街”前,应做出复原设计,恢复戏台及两侧厢房及入口的牌坊式大门及建立民俗博物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