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居住风俗 >

赫哲族住房习俗


    
    撮罗子
    
    鱼楼子
    赫哲族居住的地域较靠北,冬季漫长而寒冷,他们所从事的经济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因从古代开始就形成了穴居的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夏天住昂库,冬天住地窨”说的就是赫哲族两种比较古老的居住形式:穴居式的较为固定的住所——地窨和临时性的可移动住所——昂库。
    
    地窨子
    地窨,又称地窨子,赫哲族为“胡日布”,主要是冬季寒冷时固定住所。基本建造方法是:往地下挖三尺左右深的长方形土坑,大小宽狭根据人口而定,然后在土坑中间、前、后立起柱脚,架上檩子。檩子用椽子固定,椽子下边架在挖的坑边上,上边钉在檩子上,成“人”字形架。再在上面铺好笤条和草,培上五六寸厚的土即可。门开朝向阳面,门旁有个简单的窗户,早年窗户用去鳞的鲢鱼皮糊上,后来才改用纸,喷上鱼油,显得亮堂而结实。屋内有的搭铺,有的搭炕。这种地窨在冬天十分暖和,但顶多可住两年、一般只住一年而后在下一个冬天之前重盖。1945年以后,黑龙江边居住的赫哲人基本上已经没有人常年住地窨,一般都住上了马架子房或土草房。
    临时住所主要为“昂库”,细分为几种类型:
    (1)早年渔猎时住的草房——撮罗昂库,撮罗是尖顶的意思,即尖顶式窝棚。撮罗昂以杆扎搭成圆锥体形、苫草或桦树皮而后加以固定而成。一般门朝南开,没有窗户,屋内以木杆搭铺,上面用草或树皮铺好即可。屋内北面为老人住卧,东、西面为青壮年坐卧。做饭一般在屋外,特殊情况如风雨天气,也可在屋内支起吊锅做饭。
    (2)圆顶式的窝棚——阔恩迎如昂库,用直径约一寸的树条烤热弯成钩形,然后按照等宽距离一根根埋在地里,树条矗起后连接,形成马形,再顺着将五六根树条扎成杖子,前后两端扎成十字形杖子,加强稳固性;最后在架子周围从下往上一层层用草苫起来,扎牢。它既可防风,也可防雨,窝棚之大小(长宽)视人口多少而定。
    (3)冬季狩猎时住的温特合昂库,用多根直径约六七寸、高7尺左右的杨树干劈成板子,搭盖成的圆锥形。它的尖留有2尺多宽的出烟和通风孔,周围用雪或土培牢,南面设一个小门,方便简易。另外,还有用桦树皮搭成的称为“塔尔空昂库”,用布搭成的称“保斯昂库”,用兽皮搭成的叫“那斯昂库”等住所。
    除上述胡日布、昂库外,还有马架、正房、鱼楼,也属较固定的房子。
    马架,赫哲语叫“卓”,是地窖的发展,一般盖在平地上,墙用土坯砌起来。坐北朝南,房门开在南墙上,两侧均有一扇窗子,房内东、西两边搭火炕,锅灶设在火炕南端。
    正房,是在马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房子大都用土坯砌起来的。房内搭南北相以的火炕,西炕连接南、北炕,俗称“万字炕”。以西为贵的赫哲族在西屋供祖先、神灵牌位,所以西炕住长辈,一般人尤其妇女经期和戴狗皮帽子之人不能坐。烟囟垒在东、西房山墙,或在两侧屋檐下,常用空心木或者用草和泥编“拉哈辫”做成。富裕人家的正房由用青砖砌成。房顶一般为尖脊,用草苫屋顶。正房旁边,有的还盖有东西厢房、仓库等。
    鱼楼子。赫哲语叫“塔克吐”,是储放鱼条子、捕鱼工具的仓库。一般用四根木柱做脚,周围用圆木段或柳条篱笆围起来,离地面一米多高的木屋留一小门,用木梯上下。一般盖在正房的东侧。
    解放后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赫哲族地区的居住有了明显的巨大改变,砖房、楼房不再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特殊品”。解放翻身、经济发展了的赫哲人大多新盖了房子,并迁入了新居。农村公用事业的发展,给人们的居住提供了方便、优美的居住环境。
    想了解更多民俗文化,请关注民俗文化版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