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 古琴文化 > 琴典 >

潜心学琴操——晚唐琴人陈拙


    
    陈拙,晚唐琴家,字用拙,连州高良乡人。少习礼乐,尤其擅长于诗歌韵律。天佑元年 (904年) 进士及第,先授著作郎,后南归,静海军节度使刘隐重其才,聘用掌书记。刘龚为南汉王,陈拙为南汉吏部郎中知制诰。
    【为官清廉有诗才】
    岭南掌权的静海军节度使刘隐,倾慕陈拙的才华,得知陈拙归隐后,就想聘其出来当官。陈拙回绝了数次,难却盛意,便出任掌书记官。
    出仕后,陈拙的政治才能很快显现出来,为刘隐做了几件大事,奠定了南汉数十年基业的基础。他还成功地出使吴越,使之与南汉王朝达成了稳定的联盟。陈拙出使吴越国时,吴越王钱镠对其敬慕不已。钱镠欲以高官厚禄纳陈拙为己用,遭拒。陈拙归国时,钱镠送了他许多财物,陈拙坚谢不能,出于礼节只好接受。回到广州,陈拙便把全部财物都交给了刘龚。刘龚对陈拙的无私清廉大为赞赏,特升其为南汉吏部郎中知制诰。
    
    除了政治上的作为,陈拙在五代时的诗名也是名噪一时。他在《登临湟川楼》诗中的“浮世自无闲日月,高楼长有好山川。” 以及《送长沙使君》诗中的“人说洞庭波浪险,使君自有济川舟。”等句,在当时是广为传诵的佳句。
    工于诗作的陈拙曾有诗集八卷,流传于世,后来失传,现在只有断章残句尚存于《五代词话》之中。
    【潜心学习《广陵散》】
    虽然出身于连州的农村,但陈拙自幼酷爱音乐,并有着极高的天赋。特别是在古典乐谱和古琴的演奏技巧方面,更是孜孜以求。登进士第后,陈拙认识了当时朝廷的大音乐家琴师孙希裕,便拜他为师学习音律琴技。
    他练习琴曲的刻苦,为后人敬佩。陈拙曾说:“前辈妙手,每拟一弄,师有名约,竭豆一升,标为遍数。” 一弄就是一首曲子,他每向老师学习一首曲子时,就取一升豆子来,弹一遍拿一粒豆子,直至把这数百粒豆子全拿完了,方才结束这次的练习。
    
    而他对《广陵散》的追求学习,更是在中国古琴史上传为佳话。
    古琴名曲《广陵散》是一首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叙事曲,它描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聂政刺韩王”为父报仇的悲怆故事。据《琴操》载:聂政,战国时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聂政隐入山中,学琴十年。学成后来到韩都,在离皇宫不远处抚琴。悠扬的琴声让行人驻足,使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聂政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
    当陈拙拿着《广陵散》曲谱向孙希裕请教时,孙希裕大惊失色,非但不教,还把琴谱夺过来烧了,并教训陈拙:“吾不欲传者,为伤国体也!”
    陈拙并没有因孙希裕拒教而气馁。他辞别了孙希裕,改向另一位琴师梅复无学习《广陵散》乐曲和琴艺,终成一代琴家。
    
    【妙论琴艺留美名】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拙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潜心研究,终于成了当时闻名于世的古琴演奏家和音律家。他将自己演奏古琴的技巧,心得以及收集到的曲目撰写成书,共计有《大唐正声琴籍》十卷、《琴谱》九卷、《琴法数勾剔谱》等著作。陈拙的这些音乐专著对古琴的理论,抚琴的艺术技巧,古琴的制作识别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在论及“操”、“弄”大曲的演奏处理布局时提出:“前缓后急者,妙曲之分布也;或中急而后缓者,节奏之停歇也。”这是音乐作品整体布局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安排,缓急有其相对性,即或慢曲,亦可于各部分之间见缓急,以求鲜明其音乐的变化,丰富其思想内容的表达,以加强其艺术感染力。这一说法,至今为弹琴者乐道。
    而关于琴曲的节奏速度,陈拙认为:“疾打之声,齐于破竹;缓挑之韵,穆若生风。亦有声正厉而遽止,响已绝而意存者。”这一精彩论述千百年来备受推崇,被《琴史》记载于内。
    作为晚唐著名的古琴家,陈拙对古琴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令人叹惜的是陈拙的原著已经失传,只在典籍中存下的书目和部分章节。令人欣慰的是,2004年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陈拙之名也载入其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