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易学文化 > 易理旁通 >

耿金芳:浅谈《易经》与中医养生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经典的著作。是群经之首。是一部起源于大自然的天文气象学,,地理生物学,中医学养生学,数理学和自然哲学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与医学著作。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祖国随着经济腾飞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从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向多元方面的需求转变。当下全国人民正掀起了全民健身活动的生活化。关注“健康生活”在当下,已经成为全社会百姓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易经》与中医养生,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古圣贤们就在《周易》《黄帝内经》《老子》这几部传统文化的书籍里就已经有了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
    古人云:不知易,不足以研太医,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无医,可见,医易相通。只有把《易经》的精髓运用到养生当中的实践中去,才能达到享尽天年。养生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内容,而中国古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在易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医学的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实际上就是《易经》的医传。中国古人就是以易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养生和医疗实践的。《易经》倡导我们要认识和把握健康的本质,主张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人体,只有整体的阴阳保持平衡的状态,身体才是健康的。
    中国人常说;“人活一口气,”。在易学和中医学上,体内之气充足,则身体强健,寿命就会延长。身体不健康就是阴阳不平衡,表现为病态。这就是《周易》与中医养生的五行平衡身体就健康的道理。
    《易经》一书中告诉我们很多古人的养生方法,这些都凝聚着我们祖先几千年来的养生智慧。《易经》中讲;“天时,地利,人和”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和天地,“同呼吸,共命运”自然界阴阳五行的运动,与人体五脏六腑之气的运动是相互对应的。这就是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易经>中指导人们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规律。适合自然界生长化收藏得变化,科学地调整脏腑器官,寻求阴阳平衡,来实现强身健康,延年益寿。
    《皇帝内经》这部医书提倡人们注意劳逸适度,反对“过劳”并且还告诫人们,过劳则气耗,劳力太过则气少力衰,精神疲惫,劳心太过,则隐血暗耗,心精失养,因而;“过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
    如《黄帝内经》所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可见过劳是健康的大敌。众所周知,《易经》谈论的就是阴阳,
    正所谓”《易经》是以一阴一阳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也是中医保健养生的根基。而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易经》与中医养生就是要把握阴阳平衡的运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的人体保健和养生。
    《易经》倡导:“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就是明确阐述了人体的机能与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才能顺应自然的规律来调理养生,《易经》中还有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记载。古人很重视对环境卫生的维护。自然界与生态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的状况。
    《周易》的易理中,关于家庭装饰,室内摆设,人与自然环境的磁场和气场,风水选址等,都有内容记载。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体必是受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所影响的。《易经》能预测人体的凶吉,这个和现代的中医思想是信息同步的。我们将这一思想运用在对人体的养生方面,要顺应自然的规律,按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进行适当的生活作息。
    是源自《易经》对人类最古老的自然养生智慧。顺应自然遵循自身生物钟的运行规律所倡导的。人与自然才能达到和谐共生。《易经》中对人体疾病的记载有多处;有关于内科的,外科的,神经科的,以及妇科和五官科的。
    所以:《易经》中倡导的:天人合一“养生观,充分验证了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大自然与人是一个整体,宇宙是全息的,人类是宇宙的子系统,宇宙是母系统,母系统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子系统,易道的“天人合一”就验证了母系统和子系统是息息相关的。
    《易经》中的哲学养生之道是;‘天人相应,与四气调神,’中医养生就是继承并发展了《易经》的养生思想,并提出了养生的智慧!就是要懂得自身调理阴阳平衡的养生道理。
    《易经》是中医学的源头活水,它蕴含着丰富的易学思想和科学道理。它为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易经》与中医养生;是中国古代医学几千年来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古代的医学的基础理论就是在《易经》的基础上形成的。《黄帝内经》早就被认为是中国养生治病的经典之作,
    养生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在易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实际上就是《易经》的医传。中国古人就是以易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养生和医疗时间的。
    《易经》与人体保健养观,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器官和细胞甚至某种成分的变化,都和全身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易经》倡导我们要认识和把握健康的本质,主张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人体,只有整体的阴阳“保持平衡的状态”身体才能是健康的,
    人有疾病就是身体不平衡的表现。《皇帝内经》中告诫人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老话:“春捂秋冻”这时的“捂”与冬天不一样,而要把阳气都蕴藏于体内,《易经》是研究天地万物的。它告诉宇宙间的所有都是由这八个卦象组成:其中干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日和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泽。根据人体即:《易经》八卦图根据《易经》五行八卦的理论,可以确定八卦所对应的人体部位和穴位。
    这是因为天地万物都包含在《易经》的框架模式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它就象一个集成的电路一样,用阴阳八卦的小芯片储存着整个宇宙的基本信息。《易经》谈论的就是阴阳,正所谓医易同源,皆为阴阳五行学说;其理论基础完全一样。
    易经起源于大自然的天文气象学,地理生物学,数理学和自然科哲学。就人的生辰八字而言:五行平衡的八字而有福而多寿,五行失衡的八字都是身体有疾病的命局。中医讲的阴阳五行就是中医保健养生的根基。《易经》与中医养生就要把握阴阳平衡的真谛。
    中国古人留传的众多医学典籍,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易经》发展而来的。所以;易理与养生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只有把《易经》的精髓运用到养生的实践中去,才能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人的生,老,病,死好比自然界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是鱼与水的关系相同。太极图一边是阳,一边是阴。它们互相转化,互相制约,阳极则阴,阴极则阳。所以;《易经》说;天体宇宙的运动产生阴阳,阴阳就来源于宇宙运动。
    这就象征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盛极必衰,衰极必盛。人和天地,‘‘同呼吸,共命运’自然界阴阳五行的运动,与人体五脏六腑的运动相互对应的,这就是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人们要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规律,适合自然界生,长,化,收,藏得变化,正确地顺应大自然规律来科学调整脏腑器官,寻求阴阳平衡,来实现强身健体,跟着自然学养生,顺自然而行。只有这样不违背大自然的规律,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
    我们生命的活动也遵循着这个规律。只有人体的机能与自然界的变化保持平衡。才能做到科学地健康养生。 
    《易经》是中医传统养生学的源头,中国古人就是以易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养生和医疗实践的。古代的《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国治病的经典之作。
    《易经》与中医养生重德的哲学思想,提出了“德全不危”的养生观。纵观历史唐代名医孙思邈医德精湛,德高望重。寿高延年。被后人传为佳话。古圣贤孔子提倡“仁者寿”而且以崇高的德行履行自己的诺言。
    晚年读《易经》七十岁高龄后仍然坚持著书立说;诲人不倦!造福子孙后代!孙思邈和孔子这两个历史人物的辉煌人生向人们展示了“大德必得其寿”的必然结果。是后人养生的楷模和典范!
    《易经》与中医养生的道理告诫我们;易道;就是求体内阴阳五行的平衡才能百病不侵!中国历代养生家都把调理五行平衡视为养生益寿之本。调养精神是防病治病的根本,要想延年益寿,我们只有把《易经》与中医养生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好的养生真谛。
    《周易》中的易理告诉了我们生命中三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太极生命钟与阴阳运行对人体阴阳运行对养生的启示。
    第一个启示就是;人一生当中都要保养我们的阳气。因为他的盛衰,决定着我们强弱,第二个启示是;人到中年的时候是人体阳极时期,所以我们在中年的时候就要防止衰老了;第三个启示;人体养生还要注意协调人体的阴阳,阴阳平衡了才是正确的健康养生。
    自然环境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大自然为人类创造了生存的条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顺应自然界的科学养生可以随时随地。“人以天地之气生。”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正确养生观。
    研读《易经》中延年益寿的养生之道。我们自然可以长命百岁,颐养天年。以上是笔者在多年潜心研读《周易》与中医养生的感悟中和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可供易学同仁们交流和参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