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修行人生 > 工作 >

古代官员点卯上班


    
    工作上班是人生中的一个大课题,今人为上班忙,上班累,古人亦然。我们总可以从古代的影视作品中看到古代官员的早朝,这亦是工作的一部分,要上班点卯,与今人无异。
    中国古代官箴的基本原则是“清、慎、勤”。“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班下班,对于迟到早退、缺勤等“庸懒散”行为,历朝均有惩治办法。
    点卯上班
    古代官员上班时间一般定在“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点卯,是古代官场一种十分严格的考勤制度。官长查点人数时叫“点卯”,下属及吏役听候点名叫“应卯”,点卯上班由此而来。
    古人上班时间比现代一般机关要提前许多,加上交通不便,所以要按时上班往往天不亮就得起床。《诗经·齐风·鸡鸣》中记载妻子催丈夫起床:“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可见,古人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至少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形成。
    有关下班时间的规定,清代《钦定六部处分则例》上,载有京官统一下班(时称“散值”)时间,规定是春分后于申正(约下午四时)散值,秋分后于申初(约下午三时)散值。但由于京朝机关多集中在皇城区域,与百官居住的生活区相隔甚远,所以回到家时,往往都夜幕降临了。
    早朝制度
    历代王朝,皇帝都要举行“朝会”,也叫“上朝”,商议军国大事。参会官员是“六部九卿”等省(部)级以上官员。朝会内容有两项:一是皇帝做出决策,征求大臣意见;二是大臣有重大事项,需报请皇帝批准。“朝会”的时间,根据议程多少有长有短,一般多在辰时(上午九时)结束。正常情况下每天如此,所谓“君王不早朝”,那是例外。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几乎天天坐朝。康熙自14岁亲政以来,除因生病、节日、重大变故外,几乎每天御门听政。康熙听政十分认真,全览各部院呈送之本章,连错字都能发现,并予改正。
    皇帝一般是六七时视朝,大臣必须提前到达等候,而大臣住的地方不一,大多必须早晨三四更(约三时左右)起床,四五更(约五时左右)趋朝。大臣们要天天如此奔走,确实十分辛苦,有的甚至产生厌烦。明太祖时有一大臣钱宰,有日罢朝回家后吟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此诗被锦衣卫发现立即报送朱元璋。第二日上朝,朱元璋便说,你昨天做得好诗,但把“嫌”字改为“忧”字如何?钱宰吓得立即叩头谢罪。
    京官在“退朝”之后,并不是上班结束,还要去各自所属的机关办公。至于那些没有资格出席“朝会”的一般官员,以及属于办事员、勤杂人员之类的书吏、衙役等也必须每天卯时去上班工作。
    违纪重罚
    古人治官,首先从“迟到早退”抓起,对迟到早退、缺勤等“庸懒散”行为,历朝均有惩治办法。
    明朝“治庸”流行“打屁股”(即廷杖),规定缺勤1天处笞20小板,每再满3天加一等,满20天处杖打100大板。对于迟到缺勤,除了“打屁股”外,还有扣工资、降级、撤职甚至“坐牢”等处罚措施。
    清朝对上班抓得很严,同时对下班也盯得很紧。专门派太监管门,对京朝机关的散值情况逐日登记。官员若有部院应办事务或奉旨特派事件而应早散值,必须将早退的缘由告知管门太监,随时登记,以备核查。
    古今中外,吏治的好坏始终是衡量政治是否清明的重要标志。封建时代官员上班制度在维护政权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制度虽然是维护封建统治需要而制定的,但其中按时上班、严格考勤、加强对违纪行为处罚等做法,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虽然现在我们上班不像古代“点卯”那样苛刻,工作条件也远非古人能比,但古代上班制度和官员的敬业精神对我们今天作风建设仍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