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修行人生 > 工作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每自比管仲、乐毅,不过凡夫俗子自然以为他说大话、吹牛,只有徐庶和崔州平认为孔明确有其才;这可不像人们俗语说的“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诸葛亮那是真的有才能智慧,“三个臭皮匠”最终还是“臭皮匠。”而永远成不了“诸葛亮,”管仲,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乐毅,战国时期燕国的上将军,连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是战国名将。诸葛亮确实文武双全,可以和这两位贤相名将相提并论,文能治国,武可安邦。不过诸葛亮的武可不是武功,不是说他可以上阵,他是一位儒将,就像宋朝指挥宋军获得采石矶大捷的虞允文,这里的武是指他的谋略用兵。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最终帮助刘备完成了三分天下的霸业。后来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励精图治、平定南夷、六出祁山,最后病死于五丈原,为蜀汉耗尽最后一丝心血。
    陈寿所著《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如下:“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这里肯定了诸葛亮治国的能力,认为可以和管仲、萧何相比,但是否定他军事方面的才能,我想这是不对的。有道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数已定,那就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了,人所做的只是顺应天意才能成功。长坂坡之败后,诸葛亮前往东吴劝孙权,曾说到:“豫州(刘备)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在这里,诸葛亮对敌我的形势给予了明确的分析,而且指出了曹操军事上的致命弱点--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是兵法大忌,如果不是深谙兵法的又怎么能说出来这番话呢?何况曹操也是一个大军事家,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和诸葛亮的水平的高低。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司马懿曾经在诸葛亮病死退兵后,查看蜀军扎营的遗址发出“天下奇才也。”的赞叹,从这里也可以得到佐证,说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确实极高;另外他还有兵书《将苑》流传后世,比如其中的《知人性》一节,即使现在读来,恐怕也是极有价值:“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确实领兵打过仗的,不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在刘备攻打刘璋的时候,他和赵云“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后来刘备去世,他又“率众南征”平定叛乱,为北伐扫除后顾之忧。及至后来六出祁山,或者是因为部将不听指挥,或者是因为粮草的关系,最终功败垂成--其实历史上有许多事情不是人力可以挽回的。
    诸葛亮的故事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然而真实全面的诸葛亮还没有为大众所知晓。除了执政和用兵,诸葛亮还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也是惊世骇俗的,正史中的记载他的制作连珠弩、木牛、流马以及他的八阵图都是极其神奇的:“亮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唐朝大诗人杜甫《八阵图》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从杜甫的诗中可以知道在唐朝年间早就流传诸葛亮用八阵图御敌了,这倒不是罗贯中先生所虚构独创的;对于木牛、流马的神奇,现代人同样是琢磨不透。现在原油价格猛涨,可是木牛流马并不需要这些能源,而且还没有污染,可惜这些神奇的东西都没有流传下来。
    其实除了这些之外,诸葛亮还有许多重要著作如前、后《出师表》、《诫子书》、预言《马前课》流传后世(后者由于涉及神秘文化现在少有人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千古绝唱,多少年来又有多少英雄感念及此而泪满胸襟;诸葛亮一生赤胆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至今天,他的精神仍然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为了真理而前赴后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