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黄芽
http://www.newdu.com 2024/11/10 03:11:51 拙风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古属淮南道寿州盛唐县,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霍山产茶之记载。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黄芽为唐代近二十种名茶之一。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寿州霍山黄芽为当时的极品名茶之一。清代霍山黄芽为贡茶,历年岁贡三百斤。可见霍山黄芽盛名数百年。然而经过历代演变,以后竟致失传,霍山黄芽仅闻其名,未见其茶。现时的霍山黄芽是1971年创制并恢复生产的。 霍山黄芽现产于佛子岭水库上游的大化坪、姚家畈、太阳河一带,其中以大化坪的金鸡坞、金山头;上和街的金竹坪;姚家畈的乌米尖,即“三金一乌”所产的黄芽品质最佳。黄芽产区位于人别山北麓,地处县境西南的深山区,可谓“山中山”。这一带峰峦绵延,重岩叠嶂,山高林密,泉多溪长,三河(太阳河、漫水河、石羊河)蜿蜒,一水(佛子岭水库)浩淼。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生态环境优越。 霍山黄芽鲜叶细嫩,因山高地寒,开采期一般在谷雨前3~5天,采摘标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黄芽要求鲜叶新鲜度好,采回鲜叶应薄摊散失表面水分,一般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晚制完。 黄芽制造分杀青、初烘、摊放、复烘、足烘五道工序。 杀青:用口径60~70厘米的平锅,两锅或三锅砌成一灶,两口锅分生锅和熟锅,三口锅分里锅(生锅)、中锅和外锅(熟锅)。以木炭为燃料。生锅温度较高,鲜叶下锅后能立即听到有炒芝麻的响声为度,每锅投叶量100克左右。杀青用芦花帚或高粱帚炒制,生锅快炒透炒,叶子要捞净抖开,用力宜轻,不伤毫芽。熟锅继续完成杀青,要与生锅配合得当,防止“上锅催下锅,下锅等上锅”。至杀青适度,即起锅摊凉。 初烘和摊放:初烘用烘笼烘焙,火温100℃左右,每烘摊放5~6锅杀青叶,烘时勤翻匀摊,至五、六成干时,二烘合并为一烘继续烘焙,约七成干时下烘。摊放1~2天,使其回潮黄变,剔除片杂后复烘。 复烘:将黄变后的茶叶继续烘焙,以蒸发水分,抑制黄变,温度视黄变程度而定,黄变程度不足,温度宜低,黄变适度时温度则要高。一般控制火温在85~90℃,烘至八、九成干为止。然后再任其回潮1~2天,以促使进一步黄变。 足烘:温度100~120℃,以增进茶香,翻烘要勤、轻、匀,烘至足干,趁热装筒封盖。 霍山黄芽的品质特点是,外形似雀舌,芽叶细嫩多毫,叶色嫩黄,汤色黄绿清明,香气鲜爽,有熟栗子香,滋味醇厚回甜,叶底黄亮,嫩匀厚实。 (詹罗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