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中医 > 中医养生 > 其它 >

阴阳学说在八卦象数疗法中的应用(二)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及八卦象数疗法中的应用
    l、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中医学把人体具有相对属性的组织结构,都用阴阳来归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一切组织结构,即是有机联系的,又可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大体来说,人体的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体表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外侧属阳,内侧属阴;以脏腑来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五脏之中又可分阴阳,即心、肺属阳,肝、脾、肾属阴。具体到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之分,肾有肾阴肾阳之分等。人体的结构尽管复杂,但都可用阴阳来概括说明,即所谓“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中医学也是用阴阳学说来加以概括说明的。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由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人体的生理活动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没有阴精就无以产生阳气。而生理活动的结果由于阳气的作用,又不断化生阴精。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的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学说用来说明病理变化,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到正邪两个方面。人体的抗病机能——正气,与致病因素——邪气,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情况,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说明:病邪有阴邪、阳邪之分,正气包括阴精与阳气两个部分。阳邪致病,可使阳偏盛而伤阴。为此出现热证;阴邪致病,则使阴偏盛而伤阳,因而出现寒证;阳气虚不能制阴,则出现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液亏虚不能制阻,则出现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尽管疾病变化复杂多变,但均可用“阴阳失调”,阴盛则寒,阳盛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来概括说明。
    此外机体的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常可导致对方的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以致最后出现阴阳两虚。
    4、用于疾病的诊断
    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病症,尽管它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均可用“阴证”和“阳证”加以概括。临床上常用的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纲领,而阴阳又是其中的总纲,以统领表里、寒热、虚实,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例如望诊:见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闻诊:听声音洪亮者属阳,低微断续者属阴;切诊:按脉搏,浮、数、大、滑、实者属阳,沉、迟、小、涩、虚者属阴。所以,正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清阴用,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就是说明阴阳为辨证的总纲之理。
    5、用于疾病的治疗
    由于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整阴阳,使其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如阳热盛,而损及阴液者(阳盛者阴病),可损其有余的阳,用“热则寒之”的方法;若阴寒盛而损及阳气者(阴盛则阳病),可损其有余之阴,用“寒则热之”的方法。反之,若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或因阳气不足,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则必须补其阴或阳的不足。概括地说,就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总之使阴阳达到新的相对平衡为原则。
    象数疗法始终遵循“法于阴阳,合于数术”之理,使阴阳理论贯串始终。如阴虚阳亢之症,可滋阴潜阳,配方为640或20·640。可滋补肝肾;640为补肝,但“肝肾同源”,故实为滋补肝肾。又如脾气(阳)虚,可健脾益气(阳),配方为380。380健脾益气(阳)。其辨证施治均以阴阳为纲。
    总之八卦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融会贯通,指导象数疗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宇宙即是人,人即是宇宙;宇宙即八卦,八卦即宇宙。八卦分五行、分阴阳,它们是宇宙论这个大系统中,可分可合的表达方式,是遵循“天人合一”的说理工具,是八卦象数疗法的理论核心。
    表四:八卦阴阳五行配脏腑
    
    (本文转自 李山玉《中国八卦象数疗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