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中医 > 中医养生 > 其它 >

古人调节情绪的方法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心态,从容面对,而非抱怨牢骚,生气发怒。我们来看一下几位名人是如何调节情绪、抑怒养生的。
    西门豹:“佩韦以缓气”
    《韩非子》载,春秋时魏国邺令西门豹性情暴躁,易怒。西门豹为了控制情绪,“佩韦以缓气”。韦,就是熟牛皮,质地柔软。西门豹效其特性以自戒,每当脾气发作之时,立即用手抚韦良久,怒气便会渐渐消除。
    张发:“写字以散气”
    韩愈在《送高闲人序》中介绍,唐代文人张发爱好写字,但不是练习技能,而是为了消遣娱乐。每遇不平之事,气从衷来,立即用写字散怒气。韩愈赞曰,此法简单有效,如握笔草书,尤其是狂草,写字前所发之怒气便会烟消云散。
    陆游:“赏花以破怒”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命运坎坷,但他并没有郁郁寡欢,而是保持良好心态,持有养生之道,掌握排解愁怒之法,活到耄耋之年。他平时爱种花、赏花。每身处逆境,为排解心中愁怒,便去赏花,“放翁年来百事情,惟见梅花愁欲破。”
    李纳:“弈棋以息怒”
    明代郑王宣《昨非庵日撰》载,李纳性情火暴,易发脾气,但酷好下棋。只要下棋,心态旋即安详,其家人每见他躁怒时,便会悄悄端出棋盘放在他面前,其面颜立刻改观,取子布局,接着怒气便会消散。
    林则徐:“悬联以警怒”
    林则徐禁烟时,遭遇许多困难挫折,心情不好,便会常常发怒。遂在书房挂一条幅,书“警怒”二字以自制,并于厅堂悬一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自我警示应宽宏大量,下联自我告诫要无欲无求。
    郑板桥:“面竹以忘怒”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知县时郁郁不得志。当他受上司讽压之时,便铺好宣纸,提笔画竹,以抑怒气。尤其他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灾救济,得罪豪绅而罢官后,画竹更成为他晚年自娱自乐、排怒解愁的养生之法。
    李渔:“著书以释怒”
    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说:“予无他癖,唯有著书。忧籍以消,怒籍以释,牢骚不平之气籍以铲除。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就是说,他没有其他的癖好,唯独喜欢写书。写书可以使他消解忧愁,释放怒气,铲除怨气。自己心中的任何情绪,都可以化作他笔下的文字。
    马寅初:“恩爱以消怒”
    人口学家马寅初,夫妻恩爱,在他的词典中没有“怒”字,心平气和。他曾写一联自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心态从容,泰然自若,主要是因为他的夫人在背后支持他,几十年如一日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使他虽处境多难而心境祥和,并因之而长寿,享年101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