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简介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6:11:13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道医,形成于上古时期,约二千多年前。它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 道医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或民俗文化性质的心身医学体系。 道医,古代称“大医”。孙思邈祖师指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道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道医学是随着道教的产生发展而发源兴起的,一般认为它起源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中国古代的名医葛洪、孙思邈、朱丹溪等都是著名的道教人士。 为了传教弘道、广纳信众,道教在创教初期就提出了“去乱世,致太平”、“身国同治”的主张,因此对能够解除大众疾苦的医术就十分重视,再加上道教自身修炼的需要,医术成为了道教救世、救人、救己的一种必备的技能。 历史上流传着一句话:“凡学仙者,皆当知医”,同时,还有另一句话:“才不近仙者不能为医”。可见,道教与医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但是,道医学并非简单地借助使用中医医术,而是将中医药学与道教的思想主张、特殊修炼状态下对生命的独特认识和体悟,进行了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集疾病防治、社会、心理、宗教、信仰等丰富内容形成的一种综合的健康知识体系。 (转载自百度文库)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道医阴阳学说
- 下一篇:第一章 道医生理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