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赫然惊天地:雷神形象的演变与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1:11:54 腾讯道学 李远国 参加讨论
文/李远国 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资料图) 全球的文化现象 雷,它那巨大的震响声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对雷的崇拜首先因雷声的震动而起,人们注意到雷是从春天经过夏天活动的,到秋冬雷声息止。在雷活动的时间内,万物生长,繁茂;雷停止活动时期,万物萧瑟、枯萎。人们把雷看为“动万物”之神,雷“出则万物亦出”。同时,人们还把雷和天结合起来,认为雷声是上天发怒的标志。以后发展成上天用雷惩罚人间,对雷击打人与恶物,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 雷神的崇拜,乃是一种古老的,且具有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费尔巴哈对此曾有精辟的论断:“甚至在开化的民族中,最高的神明也是足以激起人最大怖畏的自然现象之人格化者,就是迅雷疾电之神。有些民族除了‘雷’一字之外,没有其他字眼来表示神。”并且认为:“连天才的希腊人也干脆地把最高之神叫做雷神。那个Thor或Donar,即雷神,在古代日耳曼人,至少北方日耳曼人,以及芬兰人和列多尼人中,也是最老的最尊的最受普遍崇拜的神。”(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 对雷神的崇拜,首先可以表现在人们往往将雷与天帝以及人的诞生紧密相连。维柯在其著《新科学》中,认为雷神与宙斯是一回事:“拉丁人首先根据雷吼声把天帝叫做‘幼斯’(Ious),希腊人根据雷电声把天帝叫做‘宙斯’(Zeus)”。而在印第安人的眼中,雷神是被作为创造人类的始祖神来看待的。他们盛传着这样的故事:当闪电把天空划破时,鲜血从天上滚下,掉在森林的树叶上,于是就有了人的产生。其次,在众多的雷神神话中,人们往往将雷神与鸟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在美洲、非洲都有雷鸟的传说。人们认为雷是一种鸟,它拍翅的声音就是雷声。而中国人也认为雷神具有鸟嘴、鸟爪和翅膀。可见,由于雷来自于空中,人类就很自然的将之与翱翔于天空的鸟类联系在一起了。人们还通过祭祀雷电来表达对雷神的崇拜,在我国北方流行的萨满教中,也保存有一套完整的祭雷的法术,萨满们在进行此类祭祀时,往往要使用弓箭和木棰,而这些弓箭和木棰就是用雷震木制成的。雷神崇拜的产生有时常伴随着与雷电有关的禁忌的出现,如我国的北方民族禁食雷击死的动物;蒙古人往往将被雷击死的人送往远处掩埋。而一些北方的民族甚至认为,被雷击过的地方是禁区,人与动物均不可入内。 雷神与龙 中国人对雷神的崇拜由来已久。在雷神形象演变历程的背后所彰显出的古人原始思维模式,有着深刻的意味,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心理特征。雷神形象的演变,虽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这一趋势始终以雷神自然属性的消退,以及雷神人格化的上升为其内在理路。雷神形象的人格化,成为此后道教雷法构造可召遣的雷霆将班的理论渊源。 《山海经》的雷神(图源:李远国) 在较早的神活中,作为一种自然神,雷神的形象多为兽形。依《山海经》所言,最早的雷神是龙身人头。龙是想象中的神物,其原型究竟是什么?在古人的意识中,雷电就是龙。或者说,龙是雷电的化身。《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这段训释中,仍能窥见到雷电的影子。所谓“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恰是闪电变化莫测、稍纵即逝的形象描绘,而“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则说明了雷电出现和停息的季节起止。 古代的民间传说也把龙蛇和雷电视为同一,王充《论衡·龙虚篇》曰:“盛夏之时,雷电击折树木,发坏室屋,俗谓天取龙。谓龙藏于树木之中,匿于屋室之间也。雷电击折树木,发坏屋室,则龙见于外,龙见雷取以升天。”“实者雷龙同类,感气相致。”《史记·封禅书》所谓“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这里的“龙须”,可视为闪电的无数触须状的变异形态。由于认为龙蛇与雷电是同类,所以古人所描述的雷神大多数是“龙身而人头”。 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民族把雷电视为龙的化身。如古代蒙古人认为“闪电出自某种类似龙的动物,而且在他们的地区上,居民(仿佛)亲眼见到它怎样从天上降到地上,以尾击地,蜿蜓而动,并从口中喷出火焰。”鄂温克人也认为,最初的雷神形象为龙,它身上有数不尽的鳞片,每一个鳞片都盛有一百担水,下雨便是神龙鳞片洒下的水滴。无独有偶,北美印第人也视蛇为雷电的象征,因其迅速蜿蜓、倏发倏止的动作极为相似。波尼人则说闪电是蛇吞吐的舌尖。墨西哥的大神圭察戈突,其原意是“有羽的蛇”,此神源于玛雅人信奉的雷神。在黑龙江的鄂温克人那里,雷被描绘成一只巨鸟形象,雷的声音也就是雷鸟飞翔时翅膀掮动的声音。“这种巨大的雷鸟,每当打喷嚏的时候就降下倾盆大雨,这时就响起雷鸣。在鄂伦春族的信仰中,有一种全体萨满的守护神鸟,叫做塔姆尼代拉,这种鸟就是雷和闪电的神灵。”(乌丙安《神秘的萨满世界》) 辛汉臣元帅 李黎鹤临绘(图源:李远国) 雷神与鸟 古代铜鼓上有鸟形,有人认为是雷神形象。徐松石指出:铜鼓上的孔雀纹,有的像鹰,有的像雉,“实在即是鹏鸟”,而这些鸟纹,与印第安人所绘的雷鸟一模一样。他还说:“今铜鼓表面确多鸟缘形象”,这种鸟头形象与南海县壮族所崇拜的铜制雷神像十分类似。(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另一位学者罗香林亦认为,铜鼓上铸有的“半似鸟半似人物图形,各人物执斧凿”者,“余疑其本为象征雷神子孙而作,今日广东高、雷、钦、廉一带。尚有嫁女于雷公,生子如雄鸡一传说,而福建漳泉一带,民间至今仍以雷公为鸡头人身,手臂兼有两殿,两手并执金锤,与半人半鸟之图形,正相吻合。”(罗香林《百越源流与文化》)广东南海有雷神庙,塑雷公形象为鸟喙雉翼。日本住友氏所藏铜鼓和新发现的崇阳铜鼓。“盖纽上铸的都是鸟喙雉翼的雷公像。传说雷公司雨,崇拜雷公,意在向他们祈请求雨。”(石钟建《铜鼓船纹中有没有过海船》) 天庭奔跑的雷神 汉画像石(图源:李远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丰富,半人半兽形人形化的雷神形象逐渐代替了虫蛇形、禽兽形的雷神。《论衡·雷虚篇》曰:“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意也。”黄斐默《集说诠真》说:“今俗所塑之雷神,状如力士,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颤,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持槌,作欲击状。” 据《广异记·雷斗》记载:“唐开元末,雷州有雷公与鲸斗。鲸身出水上,雷公数十,在空中上下,或纵火,或诟击,七日方罢。”萧兵认为:“结合着雷州地区火雷为鸟形来看,这数十只在天空飞翔的‘雷公’,大概也就是所谓雷神鸟。”(萧兵《中国文化的精英》) 国外一些民族或部落也以鸟作为雷神形象,如中美土著人说有一种名叫“霍克”的鸟,它是暴风神的使者。非洲的祖鲁人说有一种“雷鸟”,有时会现形,也会被人打死,有红嘴红脚和短的红尾。柯克土在介绍美洲印第安人的雷鸟时说,他们“相信雷声是一只巨鸟发出的,它的翼伸展开来,使天空黑暗。”他还说:“许多野蛮民族的哲学者都有一只飞拍双翼的雷鸟的观念。”(柯克士《民俗学浅说》)此外,南美的卡立勃人、巴西人、缅甸的喀连人和非洲的贝专纳人、巴苏陀人都有雷鸟一类的神话。南非班图人把闪电当作大鸟,范达人认为雷电是鹰,西北非的德兰斯互人则认为是火鹤。 雷公 李黎鹤临绘(图源:李远国) 毛脸“雷公”嘴 除以上两类雷神形象之外,尚有一些兽类的雷神。传说黄帝战蚩尤之时,得夔牛于东海流波山,“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山海经》)郭璞注:“雷兽,即雷神也。”可见,夔牛为黄帝时代的雷兽。另一种雷兽形象为猕猴。《搜神记》卷十二曰:雷神“色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寸余,状似六畜,头似猕猴。”此外,一些文献测描绘雷神为豕首鳞身。《投荒杂录》载:“尝有雷民,因大雷雨,空中有物,首豕鳞身,状甚异,民挥刀以斩,其物踣地,血流道中,而震雷益厉。自后挥刀民居屋,频为天火所灾。雷民图雷以祀者,皆豕首鳞身也。”《酉阳杂俎·前集》卷八曰:“贞元年中,宣州忽大雷雨,一物堕地,猪首,手足各两指,执一赤蛇啮之。”《太平广记》卷三九三亦说:雷神“身二丈余,黑色,面如猪首,角五六尺,肉翅丈余,豹尾,又有半服绛裩,豹皮缠腰,手足两爪皆金色。” 在民族学调查资料中,也有类似的形象。如赫哲族认为,雷公是一位老头,他有一把大铁锤和一把砧子,打雷是雷公用他的锤子敲打他的毡顶,打霹雷是把砧子放出击打妖魔鬼怪。广西仫佬族村寨一般都建有雷王庙,雷王形象是长翅膀、大鼓眼、拿斧头的力士。广西壮族的雷公形象为:“青蓝色的脸,能发出闪电的眼睛,鸟嘴,背生双翅,鸟脚,但整个身体却是人形的。”(梁庭望《壮族风俗志》)看来雷公的形象日益趋于统一,他是人形,青蓝色的脸,鸟嘴、鸟脚,背上生有一对羽翅,手中拿着铁锤和砧子。 雷祖出巡图 清代彩绘 李黎鹤藏(图源:李远国) 以上各种类型的雷神形象,都是比较古老的。后来,随着道教的兴起与雷法的昌盛,由单一的雷神——雷公、雷师演变成为由众神组成的雷部诸神,一些古代帝王、英雄、豪杰、高真死后被奉为雷神,如伏羲、黄帝、华胥、辛汉臣、张元伯、邓伯温、吴回、闻仲、颜真卿、刘景文、陈文玉、庞乔、刘后、毕华、葛天君、石神毓,吕雨、谢雷行、袁千里、白玉蟾、温琼、关羽等,从而扩大了雷神的范围,充实和完善了中国古代的雷神信仰,使之在一个系统庞大的神真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当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编辑:若木)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远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