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泰山道教音乐超脱世俗 带你遨游仙境


    泰山,自古便是仙家方士活动的重要场所,是道教著名的“洞天福地”。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陵弟子崔文子及其再传弟子马明生都在泰山修炼、布教。汉武帝东封泰山时,方士稷邱君抱琴迎拜;唐高宗和武则天遣道士郭行真来泰山建醮造像,立双束碑,女冠张炼师居岱顶玉女祠,并陪京师大臣朝拜泰山。唐诗人刘禹锡曾赋《送东岳张炼师诗》:东岳真人张炼师,高清雅淡世间稀,堪为列女书青简,久事见君住翠微,金缕机中抛金宇,玉青坛上着霓衣,云衢不用吹萧伴,只拟乘鸾独自归。
    
    泰山(图片来源于网络)
    泰山道教的发展历程
    宋真宗在“澶渊之盟”后,为掩盖丧权辱国之耻,策划泰山“降天书”的闹剧,并拓建泰山道观岱庙,在道书《云笈七签》中把泰山说成“神仙所居仙境,名篷元之天,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
    金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其弟子丘处机修炼于泰山“金丝洞”,并在此炼丹,传播道教及其音乐。泰山历代均有道冠进行宗教活动,遵照传统仪规做法事。
    泰山自古道观较多,据明《道藏》收录的大庙有22处,清《泰山志》收录的道观有80多处。现在保存完好的有岱庙、碧霞祠、王母池、玉皇庙等处。
    泰山道教主要是全真教之丘处机所创龙门派。“文革”时曾一度中止,当时岱庙住持为尚士廉(1893-197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贯穿于道教宗教仪式中的各种法事音乐同时回响于泰山道观庙宇之中。
    奉山古道观岱庙收藏的古谱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二十七年(1600年),皇家向泰山道观——岱庙颁发《道藏》5486卷(现存圣旨一帖)。因年代久远,大多已佚失。现实存1370卷,在《道藏》中的道教乐谱有宋《玉音法事》及明《大明御制玄教乐章》。对此专家学者多有研究,现将《上清灵宝大成金书》曲线谱集(以下简称《上谱》及清手抄本《玉音仙范》俗字谱集分别做进一步探讨:
    1.《上谱》
    用曲线谱记录的一部道教乐谱,未注明作者及出处,现与宋《玉音法事》谱集作一对照:
    ①谱式:《上谱》与《玉音法事》所用谱式相同,是用曲线谱记录的道教乐谱。
    ②曲目:《上谱》、《玉音法事》均为50段韵,曲目名称基本相同。
    ③同名韵之“唱词”对照:
    同名韵《三启第三》,《上谱》中所唱韵词稍有改变。如《上谱》“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启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刚……”。《玉音法事》中的韵词是:“大道洞玄虚有无一契炼质入仙遂成金刚……”。
    ④同名韵之“声腔变化”对照:同名韵《三启第二》韵词相同,而声腔变化略有不同,“天堂我身白日腾”中的“日”字,在《上谱》中声腔变化为三次即:“日下何言”,《玉音法事》中的“日”字声腔变化四次.
    同名韵《三启第三》:……遂成金刚……中的“遂”字,《上谱》中的“遂”字声腔变化简化为三次,而在《玉音法事》中的“遂”字声腔变化为四次。通过以上几段韵对照,笔者认为,两部谱集属大同小异。
    
    资料图(来源于网络)
    《上谱》:藏外道教乐谱
    在《道教词典》中,对《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记载:“‘上清灵宝’为正一派之惯用名称,‘金书’喻言科书之珍重,是由明代龙虎山道士周思得等人撰修的,于宣德八年(1433年)刊行于世。全卷分为二十门,依次为:一、《玄教祝颂门》(卷一)包括各种祝文;二、《赞唱应用门》列有各种法事经韵,曲线记谱和赞颂词章;三、(略)……。”在《上谱》首页上注有(《赞唱应用门》法事品),据此笔者认为该谱集是正一派所用各种法事经韵乐章,是周思得等人在继宋《玉音法事》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的。该谱集元藏于泰山岱庙道观,很可能是该道观经师学习正派道教音乐之用而流传下来。因全真教龙门派自元明以来,全真与正一互相交参,龙门派道士颇有学正一法,并以祈祷斋醮而名世者。该谱集的发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世存仅三部之说的补充(上海图书馆、台北中央图书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上谱》属藏外道教乐谱。
    2.《玉音仙范》谱集
    《玉音仙范》谱集共16本,其中有重抄本,最早抄本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最晚抄本为1936年,实有曲谱9本(大管子谱5本,小管子谱3本,云锣谱1本)共104首曲牌。
    该谱集所收乐种比较广泛,其中《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中的《迎仙客》、《迎风辇》等,据原岱庙道士讲,是他们经常演奏的曲目。山东柳子戏曲牌:《贾平章游湖吹船引》、《貂婵拜月》、《武三思斩妖》,南北曲:《一江风》、《山坡羊》、《步步娇》、《一封书》、《清江引》、《折责令》、《集贤宾》、《刮地风》,民间小曲:《锁南皮》、《寄生草》、《粉红莲》。佛曲:《五声佛》、《十供养》、《五供养》。陕西鼓吹乐:《关西曲本》等等。板式上则是吸收运用戏曲中的多种板式,如:①散板:其中运用散板的曲牌《贾平章游湖吹船引》、《哭腔思》、《武三思斩妖》、《战板》、《点将》、《千里乐》;②倒板:《凡四调清吹战板》;③流水板:《镇南皮》、《报子令吹南蝶落》;④中板:《游仙台》、《催云飞》;⑤快板:多用于大型套曲结尾;⑥慢板:《双悲调》、《貂婵拜月》等。
    《玉音仙范》:适应当地民事道场的乐谱
    由于广泛吸收借鉴多种音乐及艺术表现手法,因此丰富和完善了泰山道教音乐,增加了其艺术表现功能。泰山道教音乐在殿堂内演唱为全真派“十方韵”。其器乐曲部分大多为适应外坛道场,如古代民间祈雨、山会、庙会等,为适应民俗需要,则较多地吸收人们喜闻乐见的多种民间音乐。因此,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便逐步形成了一部适应当地民事道场的道教乐谱——《玉音仙范》。
    《玉音仙范》谱集为宋俗字谱式,对此当代音乐学家何昌林先生曾撰文(《宋代俗字谱的再次发现》泰山岱庙乐谱《玉音仙范》)予以论述(载1983年《人民音乐》第二期),该谱式“兼有陕西鼓乐与山西五台这两种谱式的特点”。《上谱》与《玉音仙范》两谱集在泰山宗教音乐文化研究中都是重要的珍贵史料。
    
    泰山(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代泰山道观音乐
    泰山道观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以来,岱顶碧霞祠道观(乾道)住有道士30多人,山下王母池道观(坤道)10多人。道众均遵照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仪规每天做修持法事,即每天的早晚功课。其音乐主要有三部分:①修持法事中的音乐早晚功课中的纪韵。②纪念法事中的音乐逢祖师神仙圣诞及其开光仪式中的音乐。如:三月初三给王母娘娘做生日,三月十日给碧霞元君做生日,九月初一至初七在玉皇阁做百斗等。斋醮法事中的音乐,由于人们破除了迷信思想,如古代应俗民新邀祈雨的形式已不复存在了。现仍存在的民事道场如祈福免灾及祈祷亡灵等。
    泰山道观音乐分声乐和器乐:
    1.声乐:道众做法事时演唱的全真派经韵。(分阴阳韵)其形式有独唱、齐唱及散板式的吟唱等。
    2.乐器伴奏音乐:主要用法器(打击乐器)及管弦乐器笙、管子、笛、阮、琵琶、二胡等。
    法器:(打击乐器)的伴奏有两种形式,以“铛镰”为主奏乐器的演奏形式,主要用于内外坛道场,乐器有小镲、铛子、手铃、木鱼、鼓、磐等。其节奏形式有三星板、五星板、七星板等,但较多用七星板。其特点是铛子的节奏灵活多变,富有特色。
    以“饶镲”为主奏乐器的演奏形式,多用于较大型的外坛道场,节奏变化较为复杂。乐器主要是镜、镲、磐、鼓、木鱼等。
    《碧霞祠钟声》的曲目
    泰山道观道众所演唱的经韵是由陕西终南山道士文理学传授的。九一年进行了录音整理,汇集成册,《碧霞祠钟声》一书,于九三年出版,其曲目为:
    ①早坛功课中的经韵:《澄清韵》、《举天尊》、《提纲》、《双吊挂》、《大启请》、《小启请》、《中堂赞》、《小赞韵》、《三皈依》。
    ②晚坛功课中的经韵:《步虚》、《举天尊》、《下水船》、《香供养》、《干倒拐》、《小启请》、《中堂赞》、《小赞》。
    ③午坛功课中的经韵:《步虚》、《举天尊)、《吊挂》、《大赞韵》。
    早坛中的部分韵在午晚坛中重复演唱。
    道众做法事演唱经韵一般只用法器(打击乐器)木鱼、手铃、铛子、镲、钹、云锣、小吊钟、碧、大鼓等。逢道观重大活动,便组织或邀请道教乐团参加,配有管弦乐器伴奏。
    
    泰山(图片来源于网络)
    《双吊挂》韵词为道士答卷
    据道教经师孟之玲讲,演唱的经韵《双吊挂》韵词是清代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宗师王常月主持受戒考试时一位道士的答卷。题曰:“上祝当朝皇帝万岁”作冠头诗一首。答卷:“上坛齐举步虚声,祝国迎样接寸诚,当日澄清今阙内,朝霞香霭玉炉焚,皇图巩固山河仕,帝道遐昌日月明,万民瞻仰尧咳舜,岁稔丰登乐太平。”此诗配曲后收入“十方韵”传唱至今。
    王母池道观道众所演唱的经韵还有《送化赞》、《焚化赞》、《幽冥韵》、《跑马韵》、《三宝香》、《悲叹韵》、《三宝词》、《风交雪》等。
    九四年农历三月三西王母生日之时,王母池道观举办了一次蟠桃盛会,历时三天,海内外信徒云集山下,将王母池道观挤了个水泄不通,并邀请了北京白云观道教乐团参加。这对于弘场宗教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发展旅游事业都是有益的。
    泰山道教音乐鉴赏会
    九四年九月初在第八届泰山际登山节期间组织了一次“泰山道教音乐鉴赏会”,并邀请苏州玄妙观正一派道教乐团参加。乐团由17人组成,年龄最大81岁,最小的17岁,该团是多次出访欧亚国家的著名道教乐团,鉴赏会期间在岱顶碧霞祠道观演奏了正一派道教音乐名曲《将军令》、《碧挑花》、《转简渴》、《百花园》等。临时组建的泰山道教乐团由16人组成,所用乐器:笙、管、笛、阮、琵琶、二胡、古筝等。打击乐器:鼓、木鱼、手铃、镲、铛子、铙、磐等。所演奏的曲目为岱庙藏谱《玉音仙范》选曲。
    泰山道观音乐继承了全真派音乐的传统,演唱“十方韵”,但全真十方丛林之间的音乐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现试以《全真正韵》谱集所载同名韵(唱词完全相同)《干倒拐》为例作一比较:泰山道观《干倒拐》由散板、转2/4,G调转D调,为微调式;《全真正韵》谱集中所载《干倒拐》为D宫调,2/4拍,无散板,据此可看出两韵相差甚远。《玉音仙范》乐谱主要是多种民间音乐曲目,具有鲜明的地方音乐风格。
    全真派道教音乐 共性大于个性
    全真派道教音乐道观丛林之间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属共性大于个性。道教音乐历史悠久。在古代由于皇室的保护、支持、道士的虔诚信仰,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至今。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丰富多彩的道教音乐使人为之陶醉,为这赞叹。在高度发展的唐代,诗人许浑《宿咸宜观》感赞道乐说:“羽袖双双杳夜风,攀憧归殿玉坛空。步虚声尽天未晓,尽压挑花月满宫。”
    宋真宗也为道教音乐谱集《玉音法事》撰写《散花词》一首:“昆丘绝顶有龟台,台上奇花四序开。不是群仙朝玉帝,何由得到世间来。天上天花旦夕开,不同人世待春来。天花每有天人折,将献层城日几回。仙官真侣往还频,互看蓬莱阅苑春。每来芳花朝上帝,愿均福地及生民。”
    道教音乐内涵十分丰富,音乐表现的对象是“神仙”,有赞美“神仙”的颂歌,有“神仙”飘拂飞翔之声,有镇煞邪趋魔的庄严威武的音调及“神仙”抵达功成的庆贺之乐。音乐古朴典雅,引人为善。欣赏道教音乐,使人有超脱世俗,遨游太虚,入仙境之感。
    (《泰安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