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道教文化孕育千年古镇 天师府演义水浒传奇


    道教古镇,浓郁悠长
    水阁让乌镇添了委婉,百间楼使南浔轻卷了逶迤,西塘的廊棚留住了江南的烟雨,朱家角的河水洗涤了女子的长发。却都不似上清,演绎着道家悠长的岁月传奇。漫步在龙虎山上清古镇古街的石板街上,犹如走进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让人深感岁月的静好、乡情的浓郁和人文的星光。这里商贾骚客云集,青山峻岭争妍,河流瀑布竞秀,古风古韵添真。
    
    资料图
    古树繁绕的道教祖庭,历代天师世居之所
    张天师是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道陵及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的通称。张道陵是汉代开国功臣张良的八世孙,东汉末创教,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人称他为“张天师”,其教亦称天师道。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之子王献之就是五斗米道教的忠实信徒。传说第四代孙张盛由汉中徙居江西龙虎山,世代相传,子孙嗣教者均称天师,古镇上清从此流传道教文化几千年不变,是历代天师世居之所。
    
    资料图
    沿承传统建筑格局,赋予道教信仰新意
    天师府内古树成荫,大树掩映下的道观透漏出苍劲的味道。天师府规模宏伟,建有殿堂、宗坛、台阁、家庙等,是一处王府式建筑。它的建筑群体布局尤为具有道家传统特色。布局按照八卦方位,乾南坤北,天南地北,以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布局,使供奉道教尊神的主要殿堂都在中轴线上。两边则根据日东月西,离坎对称的原则。设配殿供奉尊神。按照阴阳五行思想,东方作青龙,为木,属阳,正合道士修炼达到“纯阳”,返还于道的目的。建筑沿袭了传统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但也赋予了道教信仰的新意,认为这种格局正应了木、火、金、水四正,加上中央土,五行俱全。宫观前面设有权星门、祭坛等,是观星望气、迎候神仙的处所。庙宇的大门称为“山门”,多为三个门洞,这样既可符合对称的格局,又以示“三界”,即无极界、太极界和现世界。
    水浒故事的发端,道与历史同行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对上清古镇龙虎山的奇峰怪石和天师府上清宫的仙都就有过这样的描写“太尉看那宫殿时,端的是好座上清宫!但见: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趿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湲。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击金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罄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
    
    资料图
    其中“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洪太尉一行来到龙虎山上清宫求见天师,却被主持真人告知天师不在宫中,而在龙虎山顶或云游四海行踪飘忽。太尉正愁如何得见时,主持真人谓太尉“志不诚”故不得见,洪太尉只好独自上山求见天师以显心诚。一路上,太尉经历老虎和蟒蛇的惊吓之后仍不得见天师,只得怏怏回至方丈处。次日,太尉游山行至“伏魔之殿”,竟不顾众道士的劝阻,打开“伏魔之殿”的大门,放出妖魔,遂致大祸。他吩咐从人,隐瞒走妖魔一节,假报天师除尽瘟疫,得到仁宗赏赐。”假如,没有上清古镇的龙虎山,没有道家仙骨的天师府,可能就没有了生动的水浒传奇里的108位英雄好汉了吧。
    传奇不仅在天师府,待有心人拄杖新的收获
    离开了天师府的庄严肃穆,古镇寺还有寺庙、教堂、牌坊、商家相依共存,异常和谐。一串串红灯笼悬挂屋檐,构成悠远的古意。伫立屋檐下,身边穿梭的人群,形形色色的神态,构成一幅凡尘众生相。它犹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般幽静秀美。它的美透着自然纯朴,那片青山苍翠得让人心醉,纯净得让人没有尘念。夕阳西下,渔舟唱晚,古镇的美隐藏在深处,需要用心品读才能领略其中韵味。 一如泸溪河源远流长,流淌了千年,依然那么清澈,那么平静。
    
    资料图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贵在不争。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强好胜,甘处卑下,甘守低洼之处。效水而行,从善如流,以柔克刚,滴水穿石,顺其自然,润物无声,胸怀宽广,海纳百川。以水为镜,古镇人注重修养,崇尚文化,淡泊宁静,在青山绿水间。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无时,期待你有新的收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