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儒家性善论的提出与发展 在先秦的人性善恶之争中,人性善的观点无疑占有主流地位,对后世儒学的影响也很深远,它甚至成为了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基石。人性之善...
在儒学发展史上,儒学家曾通过吸收佛教的思想材料和思想方法,成功地应对儒道两家的挑战,创立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提高了理论思维水平,恢复了儒学在思想...
自近代康有为著《春秋董氏学》以来,学界探讨董仲舒思想时,大多讨论他的春秋公羊学,而鲜有论及董仲舒思想中的易学问题。这是令人遗憾的。从古代天人关系论角度而言,《周易...
本体工夫之辨,这是明代心学宗师王阳明(14721529)及其后学经常论及的一大哲学命题。本文认为:王阳明合本体工夫而一之论内涵有两大思维向度,即一悟本体即是工夫和由工夫见本...
在中国思想史上,佛学与儒学的关系极为重要。自两汉之际佛法东来,东方两大文化系统之间开始了一场历时久远、影响宏阔的文化大碰撞、大交融。而在佛教与中国古代各种学术文化...
王阳明从青年时代起,直到其中晚期,几乎都在不断地一次次表达其归隐的意愿,并且曾经多次从单纯的归隐追求转向真实的归隐生活。实际上,就王阳明中晚期生涯来说,谪居龙场使...
《王阳明年谱》是记载明代心学家王守仁生平事迹的重要史料。由于王阳明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因此,其《年谱》写得也是有声有色,这一点学术界已有共识。现存《年谱》一开始就...
在西方诠释学理论中,从施莱尔马赫的传统方法论诠释学追求对文本的纯客观诠释到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强调文本诠释的相对性、创造性,再到贝蒂、赫施对伽达默尔哲学诠释理论的回...
杨国荣 哲学之思总是不断指向存在及其意义。存在的探寻则关联着名言之域与超名言之域:无论是内在的心体,抑或普遍之道,其得(获得)和达(表达)都难以离开名言的作用。心体...
钱逊 【内容提要】和不只是应然的理念,而主要和首先是对实然和必然的认识。和实生物是中国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种宇宙观。和为贵是由对宇宙的上述认识而派生出的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