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城 内容提要:探索建构性的后现代哲学,必先摆脱从前哲学所构作的一些基本框架,以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来思考。从中国哲学的思维特质看,本体论与方法学却是可以同时并存,...
彭永捷 【内容提要】儒家人性论以性善为主。在宋明理学中,朱熹与陆象山分别从道学和心学的立场对之作了不同方向的发展,其思想同中有异。朱子与象山分别以天地之性和本心来论...
张立文 性命范畴展开为力命和心性。力命是讲主体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与客体的自然必然性、法则性;人力、人为与天命、命运的关系。船山说:人珍惜人的生命存在,胥为生矣,举蚑...
王廷洽 荀子是先秦时代著名的逻辑学家。他主要的逻辑成就包括提出了类似于理则的命题,拥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思想规律,制名方法、名的分类等有关概念的理论,以及归纳...
宋恕(1862--1910),原名存礼,字燕生,后改名恕,字平子,号六斋,晚年又更名衡,浙江平阳人。就政治倾向而言,宋恕属于维新派。同时,他也是一位在戊戌前后有过一定影响的思想...
温克勤 内容提要:作为两宋理学之集大成的朱熹,其本体论思想更加突显了儒家道德本体论的即内在即超越、即本体即工夫的鲜明特征。本文对其道德本体论进行了初步梳理,认为其客...
杨建祥 内容提要:王船山基于孔、孟的熟仁观念,始终联结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展开了仁之熟辨和义精仁熟的底据挖掘,融入了性与天道意义中的德性存在辨识,赋予了熟仁之于德...
一、引言 笔者曾撰文论述,以戴震为代表的乾嘉考据学实际上开启了中国哲学的语言学转向[1]。而由戴震所开创的18世纪中国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经由焦循、段玉裁、阮元等人的继承与...
马振铎 孟子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人学,而且将孔子的为己之学发展为自为之学。由于孟子把人视作为自为的主体,因而把不为孔子重视的心...
安载皓 明末清初,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即所谓明三遗老之学,皆可称内圣外王者。然而,黄则由哲学史的形式总结经历六百年间的宋明理学,顾则以经学即理学为标志而主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