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道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道教理论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唐代,涌现了许多道教学者,如孙思邈、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荃、张万...
在五代(907—960年)的53年中,易五姓十三君,社会动荡不安,给道教的滋生繁衍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其中仍有不少地方王朝崇奉道教。他们尊宠道徒,兴建宫观,收集散失的道书,命...
《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对道教的影响巨大。 第一, 阴阳五行理论与道教教义 战国末期的方士邹衍将阴阳学说合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形成了“五德终始”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构造了...
道教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其很多观念和主张对于现代人类的生活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道教推崇「自然无为」,这对于现代人调适自己的心态、端正自己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曾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常说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更有人以...
太平道因《太平经》而得名,约发生於东汉灵帝的熹平(公元172--178)时,由河北巨鹿人张角所发起。最初,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收养徒弟,跪拜认错,符水咒说以治病,...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沛人张陵於蜀中创立正一盟威道(俗称五斗米道)。据《三国志·张鲁传》、《後汉书·刘焉传》等史书记载:张陵於顺帝时入蜀,学道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
夜来风雨狂,将鸣凤山冲洗得干干净净.今天太阳出来了,游玩的人群中,有道教信徒,善男信女,古稀花甲老人都来到了八卦岛上,有的继续前进去爬山,有的徘徊在八卦图的周围,你一句,我一...
指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天师道。北天师道得到寇谦之的改革。寇谦之早年信仰天师道,修张鲁之术,并对其进行了改造。他假托自己在嵩山见到太上老君,老君封他「天师之位」,并赐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