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走出有用与无用的迷障
http://www.newdu.com 2024/11/22 04:11:41 腾讯道学 姚海涛 参加讨论
文/姚海涛 世人常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故常以有用与无用来衡量世间一切物事。何为有用?何为无用?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有用与无用是一个哲学命题,是关乎人生抉择的命题。先来看看庄子的观点。 庄子有一次与弟子到山中游玩,看到一棵非常高大的树木,旁边有一伐木工人却不去砍伐它。庄子问何故。伐木工人说,这棵树虽然高大,但是不中绳墨规矩,所以没有用处。 庄子跟弟子说,你看这棵树因为无用,却能够终其天年。无用才有大用,此言不虚。 有用与无用,似循环之无端(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他们出山之后,到一个老朋友家里做客。朋友让儿子杀只鹅来款待庄子一行。友人的儿子跟父亲说,家中有两只鹅,一只会鸣叫,另一只不会,那么杀哪一只呢?朋友说,当然杀那只不会鸣叫的了。 弟子问庄子,您看山中树木因为无用而得其天年,而鹅却因为无用而被杀掉。您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庄子苦笑着说,我将处于有用与无用之间,处于材与不材之间。能看透有用与无用界域,并在其中自由切换,这才是世间大智慧。为何这么说呢? 处于材与不材之间(资料图 图源网络) 首先,有用无用之间的界限难以言明且模糊难辨。因为其间包含极大的不确定性、变动性与不可预测性。当你渴了的时候,水是有用的,而面包就是无用的。反之,当你饿了的时候,水就是无用的。某一事物此时你视之若珍宝,而过了一段时间,可能你就会弃之如敝履。 若讲实用,最实用的莫过于与我们身心最为关切的事情。比如最基本的吃、穿、住、用、行。在这个意义上,就连能供我们耳目之娱的唱歌、跳舞等都属于不实用甚至无用之列。 “剑长三尺,用在一丝之铦刃。笔长三寸,用在一端之锐毫,其余皆无用之羡物也。”三尺之剑与三寸之笔最有用者只是很少的部分,但我们却不能将其他的部位视为完全无用之物而剔除掉。在自然的世界里,红花还需绿叶配,二者都是有用的。在人间社会,人物则有角色的差异,却很难以有用无用来比较。 有用与无用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次,有用无用有时并不能一眼看穿,需要较长时间的检验,甚至需要较长的历史阶段来评判。 有人认为读书无用,并举出很多学历不高,甚至从大学退学的成功人士来作为论据。其实李嘉诚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是小学毕业,而是因为他能够不断地学习,适时做出正确决策。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并不是因为从哈佛大学退学而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眼光独到、野心勃勃准确地捕捉到了成功的商机。 所以不能只看到成功人士的学历,而要看到他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有些成功与时代机遇有关,也是无法完全复制的。如果逻辑不清,往往会走向反智主义。 再次,有用无用这一标准也不是万能的标准。它不能涵盖一切、衡量一切,而是有其适用范围。 有用与无用不是万能的标准(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用无用所能衡量的只是事实领域,而对于价值领域就无法以有用无用来衡量了。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大体看来可以分为真、善与美三个领域。在真的领域,好像可以有用或无用来衡量。而在善与美的领域,就很难用这一标准来衡量了。 生活中的我们经常会为有用与无用而纠结。其实,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有钱的有用性,而看不到苦难的有用性;只看到赞赏的有用性,而看不到批评的有用性;只看到不读书的所谓有用性却看不到知识的有用性;只看到知识的有用性,而看不到道德的有用性。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有用的有用性,也要看到无用之大用。有用与无用,似循环之无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姚海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