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经典诠释的内在根据——论先秦诸子与六经的关系

    2017-12-09

    作者:张立文 明诸子各家思想与六经的关系,而明地域文化、职业文化、传统礼乐文化对诸子各家思想建构的孕育和形成的作用,便可进而探赜诸子各家为什么以六经为依傍诠释经典文...

  • 中国早期解释学:《易传》解释学的三个转向

    2017-12-09

    作者:林忠军 中国古代是否有解释学,这一问题成为当今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如果用现代西方解释学的眼光审视,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西方式的专门的解释著作,因而充其量只能划归...

  • 比较:作为存在——关于“中西比较”的反思

    2017-12-09

    比较:作为存在 关于中西比较的反思 黄玉顺 (原载《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2期) 【 摘 要 】本文主要以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例,通过对百年来中西比较的反思,揭示流俗...

  • 孔子美学的潜体系

    2017-12-09

    作者:邓承奇 孔子既无美学论文,又无美学专著,他有关美学的见解,均是只言片语。所以,未曾有人讲他有什么美学体系。前几年,我通过写《孔子与中国美学》一书(1995年齐鲁书...

  • 张立文:日用儒学的“四融合”

    2017-12-09

    儒学不仅是形而上之学,而且是形而下之学,两者融突和合,相得益彰,但儒学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是其形而下日用之学,儒学的生命是在于日用,儒学的发展在于日用,它的生命也...

  • 张立文:日用儒学与国民精神

    2017-12-09

    儒学不仅是形而上之学,而且是形而下之学,两者融突和合,相得益彰,但儒学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是其形而下日用之学,儒学的生命是在于日用,儒学的发展在于日用,它的生命也...

  • 张岂之:先秦哲学关于“天道”与“人道”问题

    2017-12-09

    一、问题的提出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民族文化的灵魂。中国古代哲学有深厚的理论思维,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关于天道与人道的研究,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所谓天...

  • “子在川上”之后——论经典世界中的情感体验

    2017-12-09

    作者:曾海军 一、贯注情感的经典世界 《论语》作为一种经典文本,其语录体的记载方式使得文本中带有浓厚的生活经验的色彩。如果把文本中的某些观念置于其间具体的生活经验背...

  • 韦政通:原始的儒家修养是人格创造

    2017-12-09

    扮演学者、思想家、知识分子三种角色 回顾过往的岁月,韦政通的人生经历跟他同辈的老学人一样,带有20世纪深刻的时代印记,他出身苏南一个小商人家庭,童年时他没有按照父亲的...

  • 从《论语》的有关内容考察《易·大象》的成书时代及作者

    2017-12-09

    作者:程建功 《易传》七种十篇的作者及形成时代,宋以前毫无疑议,均认为是孔子所作,自欧阳修作《易童子问》对《系辞传》为孔子所作提出质疑后,清代崔述的《洙泗考信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