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明论意蕴

    2024-07-04

    文化与文明高度关联,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升华,对文化的深邃思考必然包含着对文明的深沉叩问。习近平文化思想站在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的高度,锚定强国建设、民族...

  •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2024-07-04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自《国语周语下》。意思是说,为善如登山那样艰难,造恶如山崩那样迅速坠落。这一典故的背景是在东周末年,王子朝叛乱,周敬王被逐出都城,逃到成周(今...

  • 儒家故事|李贽:痛斥道学

    2024-07-04

    李贽之所以以异端的面貌出现在社会舞台上,是由于当时的程朱理学已被道学家们教条化,成为无上的权威,禁锢着人们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李贽要站出来,贬斥这种僵化、教条化的...

  • 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

    2024-07-04

    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在2023年第17期《求是》杂志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辉光...

  • 我所理解的孔子、《论语》和儒学

    2024-07-04

    一、重新发现孔子 之所以说重新发现,是因为耳熟能详,自以为不用发现我们都自以为认识了孔子,看清了孔子,理解了孔子。其实,哪怕天天读《论语》的人,也有可能完全不认识孔...

  • 儒家故事|李贽:痛斥道学

    2024-07-04

    李贽之所以以异端的面貌出现在社会舞台上,是由于当时的程朱理学已被道学家们教条化,成为无上的权威,禁锢着人们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李贽要站出来,贬斥这种僵化、教条化的...

  • “耳顺”的儒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

    2024-07-04

    一 丁若镛(1762-1836)在《自撰墓志铭》中抒怀道:夫平生罪孽极多,尤悔积于中。至于今年,日重逢壬午,世之所谓回甲,如再生然。遂涤除闲务,蚤(早)夜省察,以复乎天命之性,自今...

  • 曹景年|《论语》诠释的“本事”路径探析——以日藏孤本《三经见圣编》为中

    2024-07-04

    摘要: 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孤本《三经见圣编》,是明末清初谭贞默耗三十余年心血所作,该书在解经路径上独树一帜,即通过考据经文本事,探求《论语》真义。考察该书对《论语》季...

  • 《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2024-07-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以《论语》中举直错诸枉,则民服表达了对干部任用的态度,同时对领导干部自身的素养提出了相应要求。作为党和国家...

  • 林存光|论《大学》领袖之道及其领导学意蕴

    2024-07-04

    摘 要: 政治领袖应基于道德政治而非权力政治的立场来领导人民、治平天下,这是儒家政治哲学与领导学的基本立场。《大学》蕴含着丰富的孔子儒家的领袖之道,究其实质而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