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儿童经典诵读教育,就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让他们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从儿童暑期起就诵读经典,是一种意义深远,合乎人性的素质教育。学校要给学生一种正确的价值引...
通识教育在今日中国,尚是一个不被普遍接受的理念。长期以来,大学教育被等同于专业教育,近十年更是被视为职业教育。由于职业学校在中国是一个特别薄弱的环节,很多希望接受...
“我的理想是把中国文化诗词交给世界。”13岁女孩张元昕在纽约华埠道出她的宏愿。中国诗词小天才张元昕自4岁开始,便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到10岁时,能背诵1500多首,自已也创作了...
“国学”是传统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之魂。青少年学生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开展国学教育,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熏陶青少年,对于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根,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近百年来,虽然屡遭鄙弃,仍深藏在民族集体记忆中。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温家宝总理提出“多难...
2010年12月21日,我校举办了以“诵读经典 品味语言 感受文化”为主题的《国学》校本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充盈着老师们对这门校本课程的研究热情,正是这种真情投入伴着我们的...
一部经典从开始读诵到最终运用,至少有六步工作要做:一、熟读字音;二、熟识字形;三、熟解字义(训诂);四、通达全经义理(哲学体系);五、熟悉历史验证;六、学会灵活运...
本报刊出了《三字经被禁、被删引发跨年争议》一文,读者反响强烈,特别是获知可以向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提问,就国学问题进行交流时,更是纷纷致电晚...
最近几年,“国学教育”登台。在民间层面,出现了孟母堂等“私塾教育”;在高校层面,出现了国学院等“高等教育”,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而无论是孟母堂,还是人民大学成...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小编特为广大微友推送几篇关于阅读的文章。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著名的 清华大学 国学院四大导师读书方法各异,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