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虽然董仲舒认为“德治”、“法治”都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手段,但在二者孰轻孰重的关系问题上,他认为应该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德...
声无哀乐论 参据豫才校嵇集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
二 我们说以今文经学为代表的西汉官方意识形态是神学,最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是他改造天人感应观念,将天塑造为有意志、有目的的人格神,第二是它利用阴阳五行将经学...
两汉文化研究西汉前期的思想家、政论家贾谊,著有千古名篇《过秦论》,专门论述秦王朝的过失。由於此文为汉代雄文之冠,历代传诵不息,遂造成一种错觉:"过秦"之论为贾谊的"专利"。实...
范缜 神灭论 或问:「子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问曰:「形者无知之称,神者有知之明。知与无知,即事有异;...
秦亡汉兴之后,出於求治的需要,思想家对秦朝失误的总结是相当深刻的,而且表现出鲜明的人文关怀和资政致治的追求。其中,尤其以陆贾和贾谊的贡献为大。汉朝开国之初,陆贾就在以刀兵...
正是在天人合一这一原理的支配下,人们将五行观念扩展到社会人事之上。《月令》和《吕氏春秋》就通过五行的分类而使自然界与社会人事建立起普遍的联系。汉儒以灾异干政的主要...
儒学的玄学化 东汉末年,如果仅就儒学学术的内部情况而言,可以说是郑玄学术的天下。但是到了魏晋,政治统治者基于现实政治的考虑,已不再使用经术取士,而代之以"九品中正制...
批判秦朝扼杀言路。秦朝推行的文化高压政策,特别是"焚书坑儒"、"诽谤之法",对善意的批评意见给以残酷无情的镇压,导致了士人离心、天下多怨的局面,在汉代思想家看来,是秦朝速亡的...
三 正因为治经成为利禄之途,立于学官便掌握了话语、筛选等权力,因此,自宣、元以后,这种对权力的争夺开始趋于激烈。 宣、元以后,经学有三个重大的迹象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