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从道受分化三元 天人同构齐生死——浅谈道教生死观(2)


    三、惟形神倶妙,与道合真
    
    武当山胡玮哲道长
    《谷神篇序》:“修道者即是修身也,炼丹者即是炼形也。”
    《修真十书》卷二十四《杂著捷径》:“若气衰则形耗,而欲长生者,未之闻也身劳则神散,气劳则命终形瘦则神歲,神歲则精灵游矣……服食者千百不死,故身飞于天;食谷者千百皆死,故形归于地全形形则生,养其精气则性命长存矣。”
    道教长生久视的修炼,曾经经历了以上两个时期,虽然在各自阶段分别侧重于形体和精神的修炼,但是道教始终没有偏废对另一方面的修炼要求。如陶弘景曾经讲到:“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抱朴子至理》篇云:“夫有因天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太平经》讲:“神者主生,精者主养,形者主成,此三者乃成一神器,三者法君臣民,故不可相无也。”又《西升经》也强调“形神合同,故能长久。”《西升经民之章》道教史料典籍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无论是在道教理论撰述上,还是在道教的实际科仪操作上,道教始终没有完全弃其一而偏一端。
    道教发展过程中,道教研究论者逐渐认为人体生命不单是通过形体样态及活力来显示,而且也以精神活动为标志,前者简称“形”,后者则简称“神”。形与神是人体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两种基本要素。如何最大限度地延续生命?这也是道教中人追求的目标。为了寻找生命延续的根据,道教从形神关系的角度入手来探讨,就生命的存在而言,形与神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可缺一。《西升经神生章》说:“盖神去于形谓之死,而形非道不生,形资神以生故也。有生必先无离形,而形全者神全,神资形以成故也。形神之相须,犹有无之相为利用而不可偏废。惟形神倶妙,与道合真。”根据这种观点,形与神是相制而存的,这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形神合一”始终都是道教的核心内容,无论是道教的理论、科仪还是各种方术,都是以这个理念为核心,从未偏废。
    只有形神合一才能实现生命的自我完善,并通过自我修炼和各种功法,达到形神倶炼,与道合真的高级境界,实现“无生无死”,也就超越死亡了。如果活着的时候经修炼未能演变成仙,那么死后是否就一切都完了,再没有机会炼化成神仙呢?道教说:且不要着急,不要放弃,要知:“南方丹天世界有南昌上宮,宫有朱陵之府,府有流火之庭,乃炼化度仙之所也。世人获超井者,经由此宫,受三火大炼,锻炼五虫秽形,以玉眸之光炼其气质,次以黄华之水灌荡尸形,然后御孕灵真,随其报化而遂更生也。”人死后,具备“超升”资格者,在朱陵府流火庭这一“炼化度仙之所”经受“三火大炼”,即可按报应获得相应的变化“更生修道不仅可以使得自身解脱死亡,而且泽及祖宗百代。即使说人生前不可成仙,待死后经受炼度一样可以为炼化成仙做准备。
    《太平经》:“神者主生,精者主养,形者主成。此三者乃成一神器,三者法君臣民,故不可相无也。”“精神减则老,精神亡则死,此自然之分也。”“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精神消亡,身即死矣。”“形若死灰守魂神,魂神不去乃长存”,“群神将逝,形当死矣”,“天不守神,三光不明;地不守神,山川崩清;人不守神,神死亡。”
    这里以性、气、形、神的密切关联说明“形超性彻”之理,“形超”并不是指肉体不死,而是经由神气的修炼而使“形”得以升华。《真气还元铭》云“常言道是一气之父,言一气者万物之母。有相有形,未有不因一气而生者也,是故修生则贵道,修道则重气,言气是精神之本,性命之源,神明之主,人若得法修之,克为神仙矣。”无论是气或是神,缺少任何一个都不是道教的修炼法,道教始终坚持“形神俱妙”,只有如此方可“形超性彻”。形神合一始终都是道教万变不离其中的的宗旨和原则。
    四、道一生三生妙用,三元通合得长久
    
    全真龙门二十一代张至顺道长
    为了实现长生久视,道教做了诸多努力,无论是在理论著述上,如各个道派的经典,层出不穷;还是在科仪上,其中道教斋蘸仪式,种类多不胜数;在修炼方法上,有各种服食、导引术、房中术、服气等诸多功法,道教求仙之路可谓途径多样。
    道教继承并发展《老》、《庄》的“精”、“气”、神”思想,并将其引入道教生命哲学思想体系,认为生命是“精”、“气”、“神”三种要素的合成体,“精”是身体中的物质基础,“神”则指精神和意识,而“气”是生命能量的流动,是联结“精”和“气”的纽带。在道教看来,“精”、“气”、“神”之所以能组成生命,是因为三者是“从道受分”,无论是受之于天、受之于地、还是受之于阴阳交泰时的平衡和谐的“中和”状态,都是发于自然,源于道。正如道经中所说:“一真真外更无真,祖气通灵具此身。道一生三生妙用,元精、元气与元神。”精、气、神皆由道生一、一生三、三生万物所致。天地万物本“道”所生,因此道教生命哲学中,生命是宇宙本源“道”的体现,甚至可以说生命与道两者是合二为一的。《老子想尔注》中则直接把生命称之为“道之别体”。由于生命是从“道”而生,也可以说个体的生命当中体现了普遍的“道”,因此追求生命的长久也就成了一个得道的过程。
    然渴望长生不死的思想作为道教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必然有其积极的宗教意义和社会作用。对于这种终极理想的追逐《道教史》给予中肯的评价:“长生成仙是道教追求的终极目标。长生久视是人类对自身短暂生命的无比热爱和永恒呵护,道教的宗教追求正是出自于此。为实现这一目标,道教按照众生均可修道成仙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的功法,如服食、行气、房中术、守一、外丹、内丹,以及斋蘸、符案、禁咒、守庚申等等。在涉及这些内容的著作中,还保存了许多关于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等有价值的资料,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重要文献。”孙亦平认为“得道成仙”作为道教的基本信仰,其“夺天地之造化,与天同寿”思想折射着道教所特有的一种生命关怀,是以养生为核心而展开的。
    养生是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它包含有大量行之有效的科学健身内容,这些方法不但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而且长期修炼可以使人保持身心健康,大大延长人们的寿命。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看成是道教追求生命超越的成功表现。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但人类力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延长自己的寿命的梦想却从未中断。道教养生术因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功效为世人所瞩目。对此英国的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养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道教追求生命长久的这种哲学思想为人类社会提出了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道教的修炼中,贯穿了一个“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的思想,因为神仙的含义决定了,成为神仙是可能的,它是人通过对肉体和精神两方面进行长期的特殊修炼所获得的结果。“人生时禀得虚气,精明通悟,学无滞塞,则谓之神。宅神于内,遗照于外,自然异于俗人,则谓之神仙。神仙亦人也。这些思想异于儒家的“死生由命”的宿命论,包含了积极的人生意义。
    道教的生死观植根于对生命的渴望以及人世间的挚爱,希求长期地、无限期地生活于人间,这体现了华夏民族追求人生幸福的现世主义人生态度。这种生命价值取向,对人生世间的肯定与赞美,可谓是道教最重要的精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蓬勃上进的人生态度为人类在面对天灾人祸的时候,在感到自身的无力妙小的时候,在面临困苦和压迫的时候,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力量,增加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使人类对未来充满希望。道教独特的神仙理论,不同于儒家也不同于佛教,它勇敢的向人类的生命极限挑战,对于养生术、武术等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然也随之推动了医学、化学、地理学以及科学等的进步。
    (道教之音根据崔华华、刘霞《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死亡观》,刘衍永、周晓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观及现代意义》,张晓俊《从炼度看道教的死亡观》和网络资料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