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陆丰紫竹观 道教音乐地方韵味十足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0:11:49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八月初八,阳光明媚,陆丰湖口大峰山山峰。 源于宋代甲子门的玉清宫,清代迁址大峰山的紫竹观,山清水秀。这天,百余民众共聚于此参加“金秋祈福道场”,旺盛的人气,悠扬的乐音,效果非凡。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重要组成部份的道教音乐,在音乐学术、人类伦理学、语言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上榜省级“非遗”的“紫竹观道教音乐”现有道韵曲谱,是20多年前科班出身的卓荣光采用海陆丰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固定调记谱方法整理并加以研究,从而形成了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海陆丰道教音乐,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间音乐艺术宝库,并为研究广东省民间音乐的渊流提供了宝贵资料。 今年77岁的卓荣光50年代师范毕业后,入选送广东省音乐进修生,从此结缘音乐届,吹拉弹唱成拿手,由龙山学府推荐到县文化部门工作。陆丰紫竹观属全真教龙门派之法脉。道教音乐怎样延续汉唐以来民族音乐的血脉,道韵怎样凸显海陆丰地方戏曲的特色,颇费血气方刚的卓荣光全身心注入。他辗转四处寻找资料,研究道教的历史。“晋代道教卢循起义失败,余众分散到我们海陆丰,散居于沿海港门及岛屿,史称“卢亭”。从那时起,海陆丰就有了道教道徒、道观道乐了”,卓老感慨道“我和陈信义、林信专道长无以计数地座谈交流,渐渐识得道教精髓,才开始执笔”。 两位道长不厌其烦配音演唱,卓荣光诙谐地说“二分钱一支的铅笔,用成的秃头可以装满一大桶”,将其大量的曲目记录下来,再琢磨加配古老的乐器,自成体系抢救了海陆丰道教音乐文化遗产。 紫竹观道教音乐分为两部分,即道徒早晚课读的仪礼配乐、神诞法事的法乐,曲牌丰富,。早晚课读的音乐,用“吹”为主奏。打击乐方面配以云锣、三音、小镲、七响、檀板、木鱼等;弦乐方面,配以大管弦、凤凰筲,或加以古筝,近代又加扬琴、三弦等。曲调婉约清新,舞蹈身段飘逸,禹步轻盈。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受。斋醮音乐,则配以大鼓、大锣、大吹以及大钹、大镲等,气势如虹。响彻云宵,极具穿透力,令人豪情万丈。在早晚课颂经曲、三官经曲、清静经曲、玉皇忏、三元忏等全套曲目共二百二十多首里,尤以北斗经曲,海陆丰的特色韵味十足。全套可连奏3个日夜,谓之“三昼”。海陆丰地区旧俗中,民众把看塗脚戏(即道教音乐所演奏的戏)和地方戏(棚顶戏)等比,从中可窥见其文化娱乐的普遍价值。这一深受喜爱、体现本土人的生命形态、具有文化身份认同意义的珍贵文化遗产,同时也受到海内外友人的青睐和赞赏。 1999年“紫竹观道教音乐”作为广东省道教音乐代表作编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同年10月参加首届省道教协会在广州花都圆玄道观举行启建万缘法会设坛汇演,受到国家、省协会领导的好评,颁发奖品永为纪念。 2009年10月16日,“紫竹观道教音乐”入选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类名录,“消息传来,我接连两三个晚上彻夜未眠”,卓荣光如是说。之后,他帮助紫竹观组成“道场经师队”“伴奏乐队”,策划编程道场表演,编写“道场启壇钟鼓乐”、“道士登堂拜科乐”、“道场尾声曲”;与此同时,还为老子的清静经、感应经、五谷经等谱曲并予以教唱,丰富了宗教民俗曲目内容。 声名远扬的紫竹观道教音乐,吸引了无以计数的香客游客。好些年前,有学者专门出上联,境内外纷纷呼应,征得不少妙联佳对,如“大道兴亡,问道长:道可道?长怀雅兴,紫竹观里观竹紫;善缘巧合,求缘因:缘随缘,因觉灵巧,玄机签中签机玄”。有一黄姓先生《游湖口紫竹观》曰:“仙观云深隐古丘,趋庭拜谒值三秋。萧萧紫竹道场静,袅袅青烟经颂柔。积虑顿时欣释放,宽怀片刻得稽留。拂尘且坐疏篁下,浊世何如此处幽。” (林保虔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