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常云道长:北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软实力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2:11:3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北斗文化,根植于华夏民族,成长于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的传统文化。北斗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几乎贯穿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历代以来,北斗文化被社会民众和帝王将相普遍信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代社会,我们要以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为契机,大力开展北斗文化研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化软实力。 一、北斗文化是华夏先民最为古老的信仰内容 北斗信仰的遗存,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考古资料表明,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濮阳西水坡45号墓中,已经出现由蚌壳堆塑的三角形与两根人骨构成的北斗形象。殷商甲骨文,多处出现关于“斗”及祭斗的记载,商代的卜辞中保留有殷人拜祭北斗的记录。汉代以降,北斗题材的壁画、石刻、墓砖及随葬品更加普遍。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北斗的崇拜和信仰。 北斗信仰之所以有如此影响,主要是因为在古人的宗教意识中,北斗兼具降福、延寿、占卜、厌鬼、辟兵(躲避兵器伤害)、修仙等多重职能。这就是我国华夏先民淳朴而古老的北斗信仰和文化传承。 二、北斗文化是中国道教最为重要的信仰内容。 早期道教,甚至在原始道教中,就已经有了北斗崇拜的内容。西汉时的《周易》,已经有“履行星步北斗”的内容。祷告北斗、祈求延生,在汉代时已经相当普遍。《汉天师世家》中亦有张陵之母“梦神人自北斗魁星中降……感而有娠”,遂生张陵的说法。三国时,吕蒙病危,孙权请道士打醮向北斗乞命。道教尊北斗星为“北斗七元星君”。其职能:上自天子,下及庶民,寿禄贫富,生死祸福,幽冥之事,皆属北斗总管。人若诚心礼拜,叩之必应”。 道教科仪中,拜斗(礼拜北斗)是道教独有一种为人消灾解厄,祈福延寿之科仪,称为“朝真礼斗”。礼斗科仪渊源甚早,始创于汉张道陵天师。据《北斗经》所载:在“永汉元年正月初七日,太上老君授天师北斗延生秘诀”。天师继之演教度厄而立拜斗之法。 古代道教,在名山宫观绝顶之处,通常设有祈禳星辰的斗坛,称为朝斗坛或礼斗坛。如,武夷山有礼斗坛,天台山有朝斗坛,太和山有礼斗台,茅山有朝斗庵,閤皂山有朝斗宫,罗浮山有朝斗坛等。道教认为,朝斗成功可以延寿。 三、北斗文化在华夏先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中国位于北半球,每当夜幕降临,遥望星空,即使肉眼也能够清晰地看到七颗排列整齐的星星。如果把这七颗星连接成线,其排列形状很像一把带长柄的“斗”,人们称之为“北斗七星”。由于北极星的位置永远在正北方向,人们就根据它来确定地上的空间位置、判断方位、指示方向。 北斗除具有确定空间的重要性外,它还拥有测定时间的作用。北斗星的斗柄随着不同的季节而转移,北斗自然就成了时间、季节的指针,在向天下发布命令。《史记·天官书》称:“北斗七星分阴阳,建春夏秋冬四季,均金木水火土五行,移二十四节气,定记年月日、星辰、历数”。所谓“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史记·天官书》称:“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观察斗柄的运行规律成为制定历法的重要依据。 中国古人根据“斗转星移”来定时间和空间,根据星斗位置的变化来判断季节的变换,时间的流动,并根据这个坐标制定出节令、历法、时辰,指示着方位和处所,从而让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作、经济活动有规可循、有法可依,这在当时以农业立国的神州大地,可谓是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 四、北斗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的文化元素 古代的北斗信仰,同样受到统治者的极力推崇。古人将北斗所处的位置视为“天中”,天之中在紫薇,紫薇星被称为“帝星”。古代建都定要与“天中”的“紫薇垣”相呼应,以表明其统治的合法性。 中国古代崇尚“推天道以明人事”。《论语》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地上的统治也应该有个中心,像北斗一样能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吕氏春秋》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人间帝王,一般皆选择与天上“紫微垣”相对应的位置作为都城。 在紫微垣对应的“地中”修建皇宫,故皇宫又叫紫禁城,是借喻紫微星而来。这就是所谓“紫微正中”建皇城。 五、北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软实力 古代,有一种永恒的神圣象征——北斗七星,找到了它,就能找到永恒的北方。现在,有一种新的方向引领——北斗卫星导航,拥有了它,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星象,命名的导航卫星,是文明古国渊源文化的传承,也是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延续。 北斗文化影响广泛,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甚至传承至今。比如,瑶族宗教中常用:挂三台灯、七星灯、九星灯等挂灯仪式,皆与北斗信仰有关,并受道教灯仪的影响。 唐代时,北斗文化传入朝鲜,很快被当地人接受,并逐渐融入其固有的天神祭祀传统中,使朝鲜半岛自古流行的天神崇拜中出现了北斗崇拜的内容。《高丽史》载:到高丽时代,摩利山顶的祭天之坛逐渐演变为道教星斗崇拜的场所。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皆有拜“北斗”、“九皇”的传统,特别是新加坡“礼斗”、“拜太岁”,影响广泛,深入民众。 我国港、澳、台地区皆有“礼拜北斗”的传统,星斗崇拜在香港、台湾十分盛行。近年来,“拜太岁”仪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恢复与开展,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北斗信仰深受民众的崇拜。 六、弘扬北斗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纵观北斗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时间,我们发现北斗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北斗文化在中国社会:持续时间之长,内容之广泛,传承之久远,民众之重视,地位之重要,都是前所未有的。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文化强国”战略建设的新机遇,其核心应该是弘扬文化精神,关键在于找回中华文化之魂。在中华文化精神因素中,北斗文化显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鉴于北斗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我们建议文化部门要加大对于北斗文化的研究力度,组织召开北斗文化研究会议,挖掘北斗文化内涵,传扬北斗文化精神,服务当代社会。我们还要组织成立北斗文化研究机构,搭建北斗文化交流平台,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发挥正能量。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对北斗文化的宣传力度,出版《北斗文化》研究刊物,制作北斗文化宣传影视作品,发挥北斗文化应有的时代价值。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北斗文化所特有的社会凝聚力和信仰感召力,是任何其他文化层面所难以取代的。北斗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磨灭的基因,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并且继续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和民众的生活。 相关链接: 2016全国两会上道教界的代表和委员们 (丁常云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