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问道中五台:咸阳自古出神仙,修道进德致和谐

    
    从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沿渭水而行,快至东风路时,一座由两条大道双龙捧珠般拱绕的庙宇巍然屹立于眼前。这就是遐迩闻名的中五台道观。
    咸阳中五台道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南临渭水,北枕莽原,东依汉阳陵,西带汉茂陵,是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圣地。时至今日,它依然吸引着许多追求生命真谛的修行者和观光客前来修学问道,悟真养生。
    像是冥冥之中的巧妙安排,5月13日,咸阳人钟离权(祖师)的诞辰日,我们来到了这位“八仙”之一的“全真道正阳祖师”的故乡,感受道教文化的独特风采。
    咸阳自古出神仙
    由咸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周少华陪同,我们抵达中五台道观时辰尚早,贺信萍住持却已迎候在门外。他身着道装,面带微笑,腕套乾坤圈,见到我们便抱拳拱手相迎。这木制的乾坤圈两环相套,道教用它表达自主掌控命运的意愿。
    
    贺住持领着我们入观游览。观内建筑与传统道观基本无异,为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结构,黄琉璃瓦屋顶,捏花脊造型独特。山墙、栏墙和须弥座下面铺设着精致的砖雕。从南至北,沿中轴线依次修建了山门、真武大殿、老母殿,山门内侧东西为钟、鼓楼,再里面还建有药王殿、吕祖殿、藏经楼、葆和堂医馆、斋堂等。真武大殿为道观主殿,高约24米,重檐飞峙,气势巍峨。大殿中央崇祀“真武大帝”,左侧供奉“三茅真君”,右侧供奉“汉钟离祖师、吕洞宾祖师、王重阳祖师”,后侧还有“关帝圣君”,众神像均塑造得栩栩如生。更绝的是墙壁上精美的悬浮雕,它们用采自陕北白云山的一种粘土塑成,人物形象细腻逼真,展示出道教祖师们在尘世中降心化性、救渡众生的故事。
    在当今世界,各大宗教的形成,都带有本土文化和本土民族特性,道教也不例外,其起源与发展,与咸阳有着不解之缘。
    
    “终南万里多福地,咸阳自古出神仙。”中国最早的道家黄帝信仰,是以黄帝、炎帝传说及老子入函谷关作《道德经》为主要内容的,其传播的中心区域,即是咸阳在内的关中平原。以后,秦始皇、汉武帝派人四处寻找长生不老之术,于是形成了以“方仙道”为特征的原始道教,都城咸阳遂成为“方仙道”的活动中心。到了汉代,咸阳南关有茅氏三兄弟,长兄茅盈18岁即弃家赴北岳恒山,潜心读老子及《易经》,49岁时学成得道而归。他的美名打动了茅固、茅衷两个弟弟,他们也弃官离家,随哥哥前往江苏茅山,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最后均修成正果,飞升成仙。他们后得皇帝封号,并被民间称为“三茅真人”,成为咸阳道家第一人。
    东汉时,出生于咸阳窑店的大将钟离权(又称汉钟离)因兵败隐入终南山,偶遇仙人授以道法,遂成真仙。传说中,他在唐末再次复出,云游庐山时偶遇山西人吕洞宾,授之以大道天遁剑法与龙虎金丹秘文,不仅把吕洞宾一同度入“八仙”之列,还形成了钟吕金丹派,对宋元时期的道教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1112年至1170年,咸阳人王重阳在故乡创立全真教,在道教历史上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位全真祖师的成道化仙之途,与之前的众位神仙竟是惊人的相似。他在礼泉县一家酒肆,两遇仙师,得以传至道,授秘语。遂抛妻别子,孤身一人来到终南山,在山上挖了一个墓穴,身居其中一心修炼。3年之后,他走了出来,把墓填平,创立了“全真教”。
    今天,当道教以博大精深的教义、苦己利人的修持,博得众人自愿信仰;当全真派以积功累德、普渡众生的“功行”,成为中国道教的主流之时,人们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咸阳为道教文化作出的贡献,更要刮目相看了。
    道教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文化源流的重要一脉。伫立金碧辉煌的中五台道观,对于这种源流的滥觞可以看得格外清楚。就拿站在面前的贺信萍住持来说,他是全真华山派第二十代玄裔弟子,也是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当代全真著名高功闵智亭道长的关门弟子。在道教历史上,华山派属明清时期全真法嗣的重要代表。从这些看似巧合实则必然的联系中,我们能发现全真道派在政通人和的当今盛世,正在流传有序,宗风不绝。
    这正如闵智亭道长给中五台道观手书的对联:
    关中咸京多仙踪三茅重阳阐道开宗,
    玄元一脉相继承上清全真教化与行。
    任重十载慰天灵
    
    贺信萍道长出生于咸阳,从小随母亲信奉了道教。他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特别爱玩泥巴,不是用泥巴捏尊菩萨,就是捏座庙。“我长大了要盖座大庙”,幼小的心灵里就长出了志向的嫩芽。
    他从内蒙古医学院一毕业,便求道于闵智亭会长门下。当这位道长依依不舍地差遣平时照料自己起居的弟子回到原籍,重兴中五台道观时,贺信萍道长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归程。
    贺信萍道长领着我们来到道观后面一间破窑洞前,这是2003年他回到中五台时的住处。土窑内只放得下一床、一桌、一盏枯灯,顶上裂了一道大缝,有雨水渗了进来。“当时的中五台道观,仅剩一间破旧殿堂,摇摇欲坠地站立在一片瓦砾场中。当时师父来到这里,站在废墟上眯着眼向远处眺望了良久,轻轻地对我说:‘想把这个道场恢复起来不容易,恢复起来后,咸阳道场就可以更加发扬光大了,你可要发大愿心啊!”贺信萍道长回忆说。
    中五台的历史长达1400多年,初名“九天太乙元君庙”,唐时又名“太清观”,明清时又称“真五台”,后更名为“中五台”,鼎盛时占地150亩,为关中重要的全真道场。经过多年来的兵燹祸乱,原建在高台上的道观,连基土都大多荡然无存。
    为了不辜负师父的嘱托,贺信萍道长在寒窑里住了整整3年。经过一番精心准备,贺信萍道长把中五台道观的设计图纸带到了北京协和医院,给正在住院治疗的师父过目。“同意此规划,望能早日建成咸阳一处景点。”师父在图纸上的批语以及师父所说的“生而为人,必须有所担当,有所历练”的教导,成为贺信萍道长及他的同道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动力。2010年,一座恢弘壮丽的全新道观,终于矗立在渭北平原的广袤大地上。
    
    2011年5月22日,中五台道观修复竣工暨神像开光大典,吸引来上千位高道大德、居士道友和市民游客。占地20余亩的新道观,碧瓦丹檀,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彰显出道家的大气和神韵。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亲临讲话,并题写了“唯道独尊”四个大字。看着中五台道观终于恢复了昔日香火鼎盛的景象,贺信萍住持的心却难免有几分惆怅。几年前,就在师父看过设计图纸不久,他老人家便羽化而去。现在,只有道观的晨钟暮鼓,伴随着空中悠扬的鸽哨声和挂在大殿上的风铃声,还在一次次地告慰师父的在天之灵,并且表达出道家弟子对祖国、对世界的祝福与祈祷。恢复千年道观,弘扬道教文化,这是师父的嘱托,也是弟子的职责。贺信萍道长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仍然沉甸甸的,他仿佛看到,师父正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自己。
    他给自己写下了这样的警句,作为时时的鞭策:
    十载任重行道,一生修身进德。
    一瓣心香利众生
    
    中五台道观重新建成后,即设立了“葆和堂医馆”,以外丹医药、内丹炼养之道术慈利群众。“医道同源,医道通仙道。”师父生前的教导,贺信萍道长记得清清楚楚。
    葆和堂医馆门前立着一方告示牌,介绍该堂的诊疗范围,计有胃肠溃疡、哮喘、冠心病、抑郁症、失眠、男科等13种。精通医术的贺信萍道长,擅长医治男科不育,作为出家之人,居然为许多人解除了生育难题,堪称功德无量了。
    
    葆和堂医馆不仅赢得众多患者口碑,而且在临床中,尽量采用植物类中药,忌用动物类药材。“道教因重生而重药,也因重药而重生。这是道教医药学不同于传统中医药学的一大特点。”贺信萍道长说。据他介绍,近来,中五台道观正在与陕西中医学院专家合作,着手在附近建一个较大规模的药圃,做到四季闻香,常年见绿,为人们供药治病的同时,也能顺时养生。
    贺信萍道长领着我们在一间会客室坐定,他的弟子递上一杯香茶。茶水的香气,轻轻地拂向上方悬挂的一副对联:“心同明月静,身似白云闲”。这10个字,便是道教心目中的道。不过,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看到,道教无为的内心,与有为的外在,有如阴阳两极,成为和谐的整体。
    贺信萍道长递过来一部影印书,书名为《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张三丰何许人也?元明时期赫赫有名的高道,让朱棣皇帝一度下令访求的名医。据传,他曾在武当山,当面交给领皇命前来寻他的大臣胡萤一部《秘奥二十四方》。不过,我们眼前的这部《万应方》,没有张真人的只言片语,其实是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多种医书的集合,称得上一部琳琅满目的医学小丛书。但它所载内容很实用,所载医方也具有较高临床治疗价值,曾为明朝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时所参考并转引。直到前几年,国内只有《万应方》的书名著录,原书早已亡佚。当贺信萍道长等打听到这部重要的文献只存孤本,原件藏在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便立即托人找寻,终于让它复制回归。目前,这部珍贵的道医典籍,经贺道长协助已影印出版,为传统医学研究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文献,同时也弘扬了道教文化。
    
    焚香也是道教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如今,这种纯洁的文化传统,受到了社会糟粕的污染。贺信萍道长带着忧虑的口吻说,一些信众受到攀比之风的影响,误以为只有价格贵、尺寸大的香,才能表示对神明的无上虔诚。一些不良商贩借机制作尺寸极其夸张的特大号香支,甚至用有害原料制作“毒香”,吸引信众盲目攀比购买,结果造成浪费,污染环境,伤害信众的健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贺信萍亲自前往厦门,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香道师正规培训,回来后,着手研制以中草药为原料的生态香。
    贺信萍道长给我们点燃了一炷自行研制的生态香,白烟氤氲,闻之顿感神清目明。他接着介绍说,其实早在中国古代,道教对用香就很讲究,所用香料达上十种,而且规定不同场合得用不同种类的香料。道教斋醮中用香,主要是用以去污破秽,净化空气,醒人眼目,同时是为了信达上真,即所谓“一炷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于是,道教又提出了“心香”的概念,倡导向道人士在道教仪式过程中,不必拘泥于物质与形式,只要一瓣心香虔礼天地,就可到达“金阙”和“幽冥”的境界。“近来,我们响应国家宗教局及中国道协的号召,正在信众中倡导‘药香’与‘心香’,引导信众形成文明的进香、礼神方式,拒绝使用不合格香品。
    近几年,中五台道观围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弘扬道教优秀文化传统,做了大量事情。2012年7月,道观承办了“陕西省第二届玄门讲经”活动,来自省内的居士道友同台比试,使得尊道贵德之风得到传扬。道观不时举行“玄门写经”活动,广邀高道大德、贤达名家前来挥毫献艺,宣示道教有益于社会和人生的理念。面对络绎不绝前来寻道的信众,道观注重劝化大家做到清心寡欲、柔弱不争、抱素守朴,以提高个人修养;敬天礼祖、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以维护社会稳定。不少矛盾纠纷由此得到消弥,许多灾困群众还得到道观的鼎力相助。中五台道观以慈俭济人的功德,受到广泛赞誉,并于2013年被评为“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据同行的周少华局长介绍,近年来,国家宗教局及省、市各级领导先后多次到中五台道观调研视察,积极为道观排忧解难,提供服务。咸阳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局帮助道观解决了教产遗留问题,为道观建设及美化绿化提供人力和经费支持,使得道观顺利进入和谐寺观和生态文明宫观行列。
    
    “道教文化上承黄老,下纳百家,之所以能屹立于社会近两千年,根源就在于它丰富而精深的教理、教义深入人心,遍及社会各阶层,适合人民群众需要。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道教爱国爱教的优秀传统,弘扬道教文化,发挥宗教正能量,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贺信萍道长最后表示。
    我们注意到,道观墙上张贴的“清规榜”,有段文字特别醒目:
    美玉成器,全赖琢磨功深;
    精金在熔,俱凭锻炼力深。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06月26日 第08版),有改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