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四川道教界的社会服务活动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7:11:57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要求佛道教寺庙兴办慈善事业,尤其是办学校;为此,先后出台了寺庙兴办慈善事业的法规,通过法律手段强制佛道教寺庙执行。1915年10月29日北洋政府颁布的《管理寺庙条例》、1921年5月20日北洋政府颁布的《修正管理寺庙条例》和1929年1月25日国民政府颁布的《寺庙管理条例》都规定寺庙必须兴办各项公益慈善事业。1934年9月,中国佛教会拟定《佛教寺庙兴办慈善公益事业规则》,经内政部修正后,呈交行政院核准,由内政部备案,1935年公布并于各省市通行。对于道教寺庙,内政部也批准用该规则办理。1寺庙兴办慈善公益事业应受主管官署监督,并受当地佛教会指导。每年年终,寺庙要将办理状况及收支情况向内政部备案,并由中国佛教会评定成绩,分别奖惩,呈报内政部备案。寺庙住持如不遵守出资比率规定,由当地佛教会请求主管官署协助令其出资,如再违抗,则按《监督寺庙条例》的规定,革除其住持之职。2 鉴于上述,道教界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响应政府号召,除了为善信提供所需的宗教服务外,也尽其所能兴办各类公益慈善事业,服务社会。 办学校、提供免费医疗、救济贫民 民国时期,四川道教界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办学校,提供免费医疗救助,救济贫民。青城山天师洞住持彭椿仙3于1917年在青城山麓双钟寺创办小学(今青城山第一小学);1919年,又在石笋堂建小学一所(今青城山第二小学),解决贫苦子弟入学困难的问题。4此外,他还关心贫苦农民,常常以粮、钱给青城山附近的贫苦农民提供帮助,发放无息贷款,救济贫苦。5 1947年5月10日《新新新闻》载,外西望仙桥遭火灾,16家被烧,81户受灾,因大半是贫民,一时生活无着,区公所发起募捐救济,青羊宫道士自愿施粥三日。6据青羊宫原监院张圆和说,在旧社会每年春节,青羊宫要向贫穷人施米。贫民死后无钱安葬,施棺材1副,每年施舍棺材达50副以上。7 1940年,成都青羊宫划出庙产修建青羊宫小学;8 解放后,被政府接收。成都二仙庵医院,穷人看病,费用全免;还免费救治抗日受伤战士数人。成都市道教界设立有“慈善会”,专门从事向贫苦人施米、施药、施棺材等救济事业。9 民国15年(1926),三台县著名道观云台观开办小学一所,校长由住持兼任,聘请教师教课,附近入学儿童60人,学生只缴书本费,免缴学杂费。民国27年(1938),云台观成立医疗所,聘请龚云生来管理,由道观发给免费医疗证,为贫困户提供免费医疗,其余则只收药费。小学校和医疗所一直办到1949年。10 大竹县杨载阳道士,于清光绪30年(1904)至民国4年(1915)在竹宣教,倡养孤老,施衣施粥,培修桥路。民国4年(1915)10月,杨道士羽化后,为悼念他,在其墓地建杨公祠。11 推广蚕桑、办蚕桑传习所及植树造林 天师洞住持彭椿仙在清末曾就读四川劝业道周善培所办之四川通省农政学堂蚕别科方外班,毕业后回青城山推广蚕桑,并广植楠、杉树,还革除佃户新年向寺庙送礼的惯例,让佃户种树、护树。民国八年(1919)受到四川省省长杨庶堪表扬,颁给“道在养生”题额,以资鼓励。12而今青城山的许多参天大树就是彭椿仙苦心经营留下的。 成都二仙庵办蚕桑传习所,为社会培养蚕桑技术人才。1914年,易心莹到成都二仙庵蚕桑传习所作杂役,直至1917年,魏至龄有事去二仙庵,见其能耐劳苦,虔诚好道,将其领回青城山,收为弟子。 积极支持抗日战争和参与民主革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四川道士积极地参与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彭椿仙从该庙及上清宫、建福宫、园明宫四庙每年收入中提取若干经费补助应征壮丁家属,并拟定“优待出征壮丁家属办法五条”。政府颁“好义急公”匾予以嘉奖。13 1940年8月30日-9月1日,彭椿仙联合青城山其他道观住持与时住建福宫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商议后决定,做法事三天,超荐抗日阵亡将士,请真心庵当家道士主坛。法事结束后,林森付给坛用240.5元,还给彭住持石章二方、王孙治印。14此外,青城山建福宫,在祀广成子殿的神龛前设置了“抗日阵亡将士之灵位”的牌子。 1938年,青羊宫将水田60余亩租给国民党中央军校,作为抗战期间马厩及工作场基地用途。该庙道众在抗战未终期间,虽茹苦含辛,债台高垒,亦未请求发还此项水田。抗日战争胜利后,军校所租马厩及工作场基地亦日经搁置不用,青羊宫住持赵永安呈文要回水田。15 四川道教徒还进行军事训练以备战。1937年,四川省灌县道教徒组成军事训练队,队员计共104人。16组成该队的目的,正如队部主任王伏阳在训词中说,自1931年起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现中国处在朝不保夕的危险境地,我们道教徒不能坐视祖国的沦坏;道众要和大家一致联合起来,实行军事训练,努力军备,惟有奋斗抗战到底,才能打倒日本强盗,所以军事训练势所必需。17 1938年3月,彭县道士徐光明、左海方、孟宗圣以及康仲之、唐远棣卸掉道装,削发入伍,出川抗日。18 合川县铜梁洞二仙观道长谭遁九自掏多年积蓄购置楠木棺材一副埋葬抗战英雄杨瑞符。杨瑞符(1902~1940),字节卿,天津市静海县人。1921年参加北洋军吴佩孚军队,在第三军当兵,后升任排长。北伐战争后,加入国民革命军,1929年编入国民革命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奉命率四百壮士独守四行仓库,名震中外。1939年5月客居合川铜梁洞二仙观养伤,次年初,因伤复发,不治而亡,被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军衔。当时,二仙观道长谭遁九感于与杨瑞符将军萍水相逢,交往莫逆,对其抗日殊勋十分崇敬,将自己多年积蓄捐出购置楠木棺材一副,埋葬忠骨,以示道家爱国之意。19 四川道士亦积极地参与民主革命。1936年,灌县李洁如等4名道士参加工农红军。20彭椿仙在抗战期间保护过成都文艺界抗敌协会领导人杨波(中共地下党员)。当时杨波处境困难,经《华西晚报》记者杨槐(又名车辐)向彭椿仙进言,将杨波同志转移到祖师殿养病,得以保证其安全。21 大旱之年主持祈雨法会 据周开庆著《蜀事丛谈》之“四川的求雨风习”载:1937年,四川遇到百年来罕见的旱灾。成都市绅耆善士合组的祈雨法会,在成都北门石马巷玉参慈善会举行。门内的雨坛有三丈六尺高,上设神仙旗幡。再进大厅为水坛,又进为皇坛,极为庄严。主坛者为二仙庵退隐方丈王伏阳法师。坛中迎水,系分三处,一取于灌县宝瓶口,一取于外北万福桥,一取于新西门孝怀慈善会,三瓶皆供神坛。法会于4月27日预启,成都老方鹤斋,尹仲锡,刘豫波等均到坛拈香。29日夜,由王主坛行法,法会随即告成。22 又据《南溪县志》载,本县道士有时替人消灾解厄作追荐,有时为求雨作法事。23 《民国重修南川县志》:民国十四年(1925)夏旱,杨凤山道士祈雨有验。24 青羊宫庙会孵化出了成都商业劝业会 青羊宫老君庙会肇始于唐代,俗称“花市”“花会”,因为这一天不仅是太上老君的诞辰,亦是百花之生日。花会期间还形成了售花卉、农器之总市。1906年,青羊宫花会被政府扩大为商业劝工会。25会场共分四个区,以二仙庵为主会场,青羊宫为副会场。1906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初十),成都第一次商业劝工会开会,四川总督锡良在开会训词中称:“今日为成都第一次商业劝工会开会之日,即川省工商业发达之第一日也。”26 这次劝工会宗旨为“农商并重”,并融春游、庙会、交易于一体,销售额至少是往年“花会”的10倍。27 青羊宫劝工会(1909年起更名为劝业会)对全省工商业的现代化发展有很大的“示范”推动作用。自1907年第二次劝业会后,新繁、崇宁、彭县、金堂、乐山、彭山、双流、郫县、汉州、什邡、雅州等,都相继举办各州县的劝业会。28 1910年,川东重镇重庆也开办了第一次商业劝工会。 民国时期劝业会的举办虽时断时续,但也取得不错业绩。劝业会展出商品种类比清末多。如1920年四川省行政公署举办第一届劝业会,据《青羊宫花会征集物品规则》载,商品种类有: 《青羊宫花会征集工商品表》: 第一类,美术门。绘画、雕刻、模型、刺绣等均属之。 第二类,教育门。 图书、标本、文具、仪器等均属之。 第三类,工艺门。金属器具、镀五金器具、香货类、玩具、音乐器、颜料类、染料类、烟酒类、皮革类、竹器类、席(垫)类、橡皮制品、象牙器具、角制品、骨制品、电气用具、石类制品、各种药品、各种药材、草制物品、麻制品、羽毛制品、丝制品、棉制品、照相类、裘类、特种食品类、假漆类、油漆制品、各种纸类、毯绒类、化妆品、陶瓷类、磨研器、发光器具、炉灶类、漂白濯用品、染色印花类、编缝类、领帽项巾类、靴鞋袜带类、藤器类均属之。 第四类,机械门。生汽器、原动机、内燃致动机、水力致动机、电气致动机以及其他一切机械、电气器具、电池类、车船类、均属之。 第五类,矿产门。陶瓷泥、玻璃质、各种岩石、各种玉类及宝石、食盐、磷酸盐、硝酸盐(火硝铜硝等)、 硫酸盐(毛硝皂矾、石膏、白矾等)、 硼酸盐(硼砂等)、其他各种天然盐类、矿水、硫磺、水银、雄黄、朱砂、矿物肥料、硷、地沥青、石蜡、琥珀、矿物燃料、窖木、长石、各种金属矿物、石棉、云母、大理石、砚石、花纹石、矿油、天然瓦斯、各种结晶矿物均属之。29 《青羊宫花会征集农产物表》: 第一类,农作物。甲:普通作物,如六谷、杂粮、花生、苕芋等类均属之;乙:园艺作物,如蔬菜、果木、花草等类均属之;丙:特用作物,如芋茶棉蔗等工业用、药材用、牧畜用、肥料用等类俱属之。 第二类,蚕桑。如桑树萌子制丝养蚕等类均属之。 第三类,山林竹木。如各项用材、苗木、薪炭即其他山林生产、漆蜡、樟脑品等类均属之。 第四类,牧畜。如家畜、家禽、蜂鱼及其生产物类均属之。 第五类,农产制造品。如油、糖、酒、酱、芋、茶、腌腊、蜜饯、罐头粉面、肥料及各项食物等类均属之。 第六类,农具。 第七类,虫病害标本。 第八类,农民经济状况。 以上各类(6、7、8)俱以实物照片图画表式为重。30 由上述可见,工农商品共十三大类;这比清末十大类更加齐全。 民国时期劝业会的规模也比清末有所扩大,其最大规模是1934年第十三次劝业会。据《四川第十三次劝业会租地数目表收据存根及二仙庵、青羊宫成、周、陈三姓地租清册》31 载:《四川第十三次劝业会二仙庵地租清册》记载:商家与个人总共266户,租金合计3267.250银元正。《四川第十三次劝业会青羊宫地租清册》记载:文香阁,商家与个人总共143户,租金合计900.950银元正,又加铜元83千文。《四川第十三次劝业会成姓地租清册》记载:商家与个人总共41户,租金合计240.650银元正。《四川第十三次劝业会事务所陈姓地租清册》记载:个人总共3户,租金合计18.000银元正。此外,周黎二姓地租:小巴黎,租金30.000银元正;周汉衰自收;竟成园,租金108.000银元正;陈姓自收。由此可见,参加第十三次劝业会的商家和个人共有455户。 总言之,青羊宫庙会孵化出了成都商业劝业会;青羊宫二仙庵还是重要的承办方。青羊宫劝业会促进了四川工商业的发展,培养了四川民众的开放意识,促进了社会转型。 (作者丁常春单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宗教所) 注: 1 .秦孝仪编:《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内政方面》,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7年版,第291页。 2 .《内政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册,第126页。 3.彭椿仙,1883-1942,法名至国,贵州省毕节人。 4、15.李合春、丁常春编著:《青羊宫二仙庵志》,成都民族宗教文化丛书编委会,2006年版,第177、9页。 5、12、21.王纯五主编:《青城山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0、211、211页。 6、7、9.转引自成都市道教协会编《成都市道教志》(未刊稿),1995年4月,第79页。感谢成都市道教协会供稿。 8.陈世松、贾大泉主编《四川通史》(重修本)卷七,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版,第646页。 10.四川省绵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编纂《绵阳市民族宗教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8页。 11.《大竹县志》,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709页。 13.参见易心莹著《四川省道教志》第105页,另参王纯五主编《青城山志》,第211页。 14.林森著:《峨眉青城纪游》,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66年,第106-109页。 16.易心莹著《四川省道教志》(未刊稿),1962年11月26日手稿,第103-104页;感谢青城山道教协会供稿;另参见《四川省志·宗教志》,第56页。 17、18.易心莹著《四川省道教志》(未刊稿),1962年11月26日手稿,第104、105页。 19.《孤军英雄杨瑞符将军魂归合川》,2015-06-26,http://hcda.hc.gov.cn/cljs/201506/t20150626_148746.htm. 20.《四川省志·宗教志》,第56页。 22.周开庆著:《蜀事丛谈》,台湾四川文献研究社印行1976年版,第32-33页。 23.《南溪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96页。 24.《民国重修南川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巴蜀书社1992年版,第49册,第618页。 25.成都青羊宫商业劝工会的历史沿革,据孙跃中《近代成都劝业会研究》(四川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称:商业劝工会阶段(1906-1908年);劝业会阶段(1909-1911年);近代成都劝业会的中断与再度兴盛(1912-1937年) 民国初年(1912-1919年):劝业会中断;防区制时期(1920-1933年):12次,劝业会的复苏与发展;川政统一时期(1934-1937年):劝业会的鼎盛与高潮;1934年扩大劝业会;1935-1936年花会;劝业会走向衰落(1946-1949年) 抗战胜利后,成都劝业会虽恢复举办,但规模减小,会场冷落,一年不如一年,最终停办。 26、27.《四川官报》,丙午(1906年)第四册中“公牍”。 28.光绪三十三年四川劝业道编:《第一次统计报告书》。 29、30.《青羊宫花会征集物品规则》,四川省档案馆,民193-01-0857。 31.四川省档案馆,民048-01-0091,民国23年9月2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天人合一”:道教的生态整体思想
- 下一篇:王安石的《老子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