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粟惜福 善小当行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6:11:06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各位道长、道友、善信大家好! 我是来自江苏苏州的玄门弟子归潇峰,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这里,一起畅谈我们道教劝善经典里的智慧。我们道教有三部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劝善书,分别是《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鸷文》、《关圣帝君觉世宝训》。今年的第八届玄门讲经主题是“以道立身、祸消福至”,那么,这里我就以《关圣帝君觉世宝训》里的一句“重粟惜福”来谈一谈如何做到“祸消福至”。 在我儿时常常会念起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候,我只知道这首诗是告诫我们要爱惜粮食,却不知道这背后的真正缘由。长大以后,我接触到了道教,成为一名道教弟子,了解了“天道承负”后才恍然大悟,原来爱惜粮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修自身的福报,用小善行、小善举让福气常伴自身,祸恶远离而去。 今天我讲的主题就是“重粟惜福、善小当行”。这前四字是出自《关圣帝君觉世宝训》,原文是“重粟惜福,排难解纷”。后四字是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演绎,希望各位道友、善信即使在面对微小善事时,同样要以百分百的情怀去做好它,完成它。 重粟之意 对于“重粟”的理解不是单纯重视粟米这一种农作物,而是重视“稻粟”,即重视所有的粮食。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碳化稻谷已有7000年之久,我们苏州草鞋山遗址所出土的稻谷也有6000多年的历史,足见我国种植稻粟历史之悠久。在这里,之所以强调“重粟”,是因为粟在所有的五谷粮食里个头最小,这就要求各位善信即使在对待十分微小粮食时也要非常重视。 我是出生于江南鱼米之乡的苏州,从小家里长辈就教育我要爱惜粮食,他们常常会说“一粒米等于一斤四两气力”。意思是说,一粒稻粟虽然不足一克,但它却是一个农民花了一斤四两的力气种出来的,试想一下,这一粒稻粟是一斤四两,那这一亩地有多少粒米,又要花农民多少血汗!各位道友!《觉世宝训》告诫我们不要“轻弃五谷,不报有恩”。南宋独醒道人曾敏行在他的《独醒杂志•卷二》曾写到这样一个故事:王安石在任宰相时,曾邀请亲戚家的萧公子吃饭,这位萧公子平时娇惯任性,不重勤俭,酒过三巡后,他把桌上两枚胡饼里的肉馅儿给吃了,把胡饼皮子却搁在一旁,王安石见此情景就走上前去,拿起剩下的饼皮就吃了下去,而那位萧公子看到堂堂一位当朝宰相竟能如此珍惜粮食、注重节俭,他对自己的浪费行为也感到万分羞愧,于是就告辞而去了。这个故事实际上告诉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是由农民的汗水培育浇灌而成,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农民的辛勤付出,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惜福之报 现在各位道友明白了“重粟”的真正含义后,不禁会问,“重粟”这一种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其结果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我以为,这一切最终都回归于“福报”二字。所谓“福报”就是对你所做善事、好事的一种回馈,它的回报可以是自身的,也可以是回报到子孙,《觉世宝训》云:近报在身,远报子孙。或许有道友会认为,珍惜粮食和自己的福报又有什么关系?我们认为,要消除一切的凶祸、聚集更多的吉庆,只有善事、善行方可实现,而这种对粮食的珍惜和重视何尝不是一种善行呢,虽然是很小的善行,但也应当努力去做,也能够获得福报。 在《觉世宝训》里,关圣帝君之所以强调“惜福”要“重粟”,是因为它还体现了获得福报的三种方式,小事得福、阴德致福、节俭获福。 老君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做成功一件难事、一件大事,必须要从容易的、细小的事情入手去做。同样的,珍惜粮食是一件大事,不仅仅涉及到五谷杂粮,还包括一切可以维持我们生命的食物,而在众多粮食之中,一定要从个头最小的粟开始重视、珍惜、节约。如果连最小的粮食都珍惜了,更不用说其他粮食了。善事虽小,亦当行之,持之以恒,福报绵绵。我们苏州道教的护法居士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曾出资兴建太仓玉皇殿,在网络上有一篇关于他成功的小故事,他助人为乐三十年始终坚信: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而是看你善待过多少人。在企业刚起步时,高德康就重视做好自己身边的小善事,从赠送冬天暖手暖脚的“汤婆子”开始,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着小善事,等他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后,每年拿出20多万元捐献给村里敬老院,作为老人们的“养老金”,同时还为村里建造了300多栋别墅,免费提供给村民居住。高德康的这些小善行经过三十年的坚持不懈,最终汇聚成为大德善举。当然,这种福报最后也是巨大的,让他从当年8台家用缝纫机的村办小作坊做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羽绒服装企业。这就是最鲜活、最真实的“小事得福”的例子。所以说,只有从小事、小善出发,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做好,而最终得到的福报也是最牢固、最可靠的,也是最实在的。 关圣帝君在《觉世宝训》里告诉我们要“时行方便,广积阴德”,这是获得福报的另一种途径,我们称之为“阴德致福”。我们身为道教弟子要给信众广开方便之门,提供可行的便利,最大范围地在暗中积累有德于人的善事,以更好积累自己的福报。这里,让我们用“重粟”的角度来试想一下,当众人在用餐时,米饭忽然从你的碗里掉出,这时没有人会注意,也没有人会看到,而你却很自然的夹起来吃了,这样一个小动作,恰恰是符合了“重粟惜福”的阴德要求。记得,在2015年江苏的某次开光活动上,我与一位全真道长一同用餐,这位道长在没有素菜的情况下,宁吃白饭,甚至是掉在桌上、地上的米粒也同样捡起来吃。道长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作为全真道长的持斋守戒,更展现出“重粟惜福”的高尚品德,对其敬意油然而生。大家要记住关圣帝君告诉我们的道理:一切善事不分可见与否,只要“信心奉行”,即使人们看不见、不知晓,但神灵早已知,福报也自然降临,因此要修己福报,就要从“重粟”这类小事、善事做起,只有真正的信受奉行,方能获福无量。 各位道友!如果说“重粟”是我们对粮食的一种慈悲态度,那么“惜福”则代表我们对粮食的一种最终目的,然而在这二者之间似乎又缺少了一种方法,如果仅凭借着慈悲之心是无法达成最终目的,应该还存在一种实现目的的方法,那这种方法是什么呢?让我们回到道教经典《道德真经》里去寻找答案,老君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既然我们第一步有了对万物的慈悲之心、对粮食的重粟之情,那么第二步就是对粮食的节俭之行,所以说,“俭”是实现“重粟惜福”的一个重要方法。 所谓“节俭获福”是指通过行为上的节俭、生活上的俭朴来获得福报。有的道友会发现,我在讲述“小事得福”与“阴德致福”两种方法时,无外乎是从粮食层面出发,然而对粮食的节俭只是对万事万物节俭的一个角度。众所周知,关圣帝君在道教神灵里位居武财神,象征着财运亨通、商市公平,所以,关帝所强调的“重粟惜福”,事实上更是要求我们把“节俭获福”运用到财富方面。在古代,粮食是衡量一个人的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自古就有“食邑万户、俸禄万石”之说;在当代,对富裕的衡量则变为了拥有财富的多寡。如今的人们为了拥有更多的财富,生意上好尚奢诈、斗秤不公、缺斤少两,尽可能不吃亏,占尽一切便宜;积蓄财富后,又自恃高人一等,生活奢侈、情欲放纵、不重勤俭,这些浮躁的行为实际上都违背了道教的“俭”文化,最终是不利于身心健康,更不利于积累自己的福报。 “俭”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文化,它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厉行节俭、崇俭戒奢。我记得有一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告里曾提到“俭养德”,这是告诫我们要依靠节俭的行为和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真正地传承节俭,修自身福报。各位道友!只有理解了“俭”的道教文化,践行“俭”的方法,秉承“重粟惜福”劝善理念,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善事做起,使福气常伴自身,祸恶远离而去,真正让“节俭传下去,中国万年福”。 最后,感谢大家听经闻法,愿此功德,普及一切,高证妙果,无量度人,愿诸位道友千祥云集、万祸雪消。 福生无量天尊!谢谢大家! (感谢作者供稿,原文曾发表于原文为第八届玄门讲经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