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虚灵明觉心”唐君毅建构形而上学的道德修养基础(1)

“虚灵明觉心”:唐君毅建构形而上学的道德修养基础
    1974年11月,唐君毅在题为《现代世界文化交流之意义与根据》的讲演中认为,世界文化交流的基础在于人的心灵开朗,心灵开朗的根据又在“虚灵明觉心”。“虚灵明觉心”唐有时又简称“灵觉”,人人皆有,“在中国儒道释三家思想中,皆有如何培养此虚灵明觉心之道,为此三教的共法”;“其中亦正有大学问、大工夫,此大体上说,即中国之儒佛道三家之所讲”。〔1〕“虚灵明觉心”是“即工夫显本体”,在“工夫”层面可说是唐君毅的道德修养基础,在“本体”层面则是他所建构的形而上学。值得注意的是,唐君毅几乎所有著述都是在此框架内或以此为根基展开的。 
    (一) 
    从唐君毅学思历程来看,其有关“虚灵明觉心”的形上哲学建构有三个思想来源。 
    其一,受到了熊十力先生的教导。唐君毅在1951年版《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自序”中,曾说及他年轻时“泛滥于中西哲学之著作,然于中西思想之大本大源,未能清楚”,受西方新实在论影响,视所有形而上本体论皆为抽象执著,还就此心得写成文章,却遭到熊严厉批评,说他“开始一点即错了”;后来慢慢有较真切体会,“遂知人有其内在而复超越的心之本体或道德自我”,“同时对熊先生之形而上学,亦略有契会。”〔2〕此“心之本体”即“虚灵明觉心”。 
    其二,受到康德等人哲学著作的启发。唐君毅自承,有关“虚灵明觉心”的思辨乃是“从进化论哲学转进,而自形成”,然后再看康德等人传统之书得以确定:“心灵今既显为一能思想彼一切可能存在者,而位居一切可能存在之上一层之一超越的主体”,那么就不可能再进化,“也永不能使其失其自身,亦自能内在于其自身。”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唐自言,“吾由熊先生之言,自亦有所开通,然在哲学义理上,吾所契于熊先生者,吾自谓已先自见得。”〔3〕其所谓“先自见得”,指的正是上述因阅读康德等人著作而有的个人体悟,其后唐判道家“虚灵明觉之心”“实颇近乎康德在纯粹批判之超越的统觉或超越意识”〔4〕等亦本于此。 
    其三,与“阳明后学”之江右学派在工夫进路上相契合。 
    上引唐君毅一段话还有后半段,“吾又以为其言太高,学者难入,哲学应循序次第论,方可成学而成教。”〔5〕这是唐与熊在形而上学建构进路上的分歧所在。大体来说,熊十力、牟宗三是“即本体即工夫”——当下证会本体,再用“推扩”工夫,即日常生活中时时不失本体,不为私欲、私意所侵即是工夫;熊言“当下证会本体”,唐认为“其言太高,学者难入”,“如果仅在虚明觉照处或知的方面说,此毕竟靠不住”〔6〕,学者应“循序次第渐进”。所以唐君毅的路子是“即工夫显本体”,深信能知能觉之深处所谓“觉源”才是本体,“为一内在而又超越之根原” 〔7〕,要修养工夫足够,而后才能显现或认识此心本体。这一套工夫连带对形上心本体的认知,唐君毅统称之为“虚灵明觉心”。 
    唐君毅这一进路与“阳明后学”之江右聂双江、罗念庵人等比较接近。如念庵云,“知善知恶之知,随出随泯,特一时之发见耳”,此种一时发见之知,未可尽指为本体,“自然之明觉,固当反求其根源”,故主张“主静以复之”,如此,“道斯凝而不流矣。”〔8〕这一点与唐君毅相似,所以其修养方式更近江右聂双江、罗念庵之“即工夫显本体”一派,而熊、牟更近“阳明后学”“直下承担良知本体”的心斋、二溪一系。唐君毅因赞赏江右双江、念庵至蕺山一系的修养进路,曾就这一问题,在1948年末、1949年初与熊十力信函往来,几番讨论。从熊十力的回信中可知,唐认为如果致良知之“致”是良知所得自致的话,那么“学问不必讲,人也该不待用力而皆为圣人了” 〔9〕,“只认取虚寂明觉之本体,毕竟靠不住”〔10〕等。熊十力回信写得很长,极力反驳这种说法,但最终并没有说服唐君毅。 
    (二) 
    综合《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道德自我之建立》《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等书内容,唐君毅所说“虚灵明觉心”,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虚灵明觉心”是“昭临”于内、外境之上的“心之本体”,是世界存在的形而上根据。 
    所谓“昭临”,即其存在于心灵所呈现的所有内境、外境的上一层位。人对此信不及,就会使之沉没其中;如能自见、自信其有,加以保任、涵养,则能自立命而尽性〔11〕,因为这就是“心之本体”“现实世界之本体”,是世界存在的根据: 
    心之本体,即人我共同之心之本体,即现实世界之本体,因现实世界都为它所涵盖。心之本体,即世界之主宰,即神。世界中之一切对象之生灭,都是恒常真实的心之本体在表现之象征。〔12〕 
    其二,唐氏“虚灵明觉心”的形上“本体论”,虽有继承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处,但主要是经由现代理性反思证成。 
    唐君毅言“虚灵明觉”,用词几乎与王阳明“良知说”相同。如阳明云,“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感应而动者谓之意” 〔13〕,“良知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灵昭明覺者也”,又云,“良知者,心之本体,即前所谓恒照者也。”〔14〕吴汝钧先生指出,此种“虚灵明觉心”作为本体,“不单有主体义,且有实体义”,所谓“实体”,“指涉作为客观存在的东西的形而上的依据,是就存有论的理据、依据一面言,不就宇宙论的生成变化言”。 〔15〕 
    与阳明直指“虚灵明觉心”为存有的本体相比较,唐君毅则是经由现代理性反思而确证“虚灵明觉心”是“恒常真实”的世界本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