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中国崛起的新逻辑:富国强军的统一(3)

如此放心大胆地开展经济建设,这不仅在新中国,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史上也是空前的。没有对时代风云和本质高瞻远瞩的洞察,没有对现代化规律的深刻把握,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重大部署。事实证明,这是中国现代化的黄金机遇,它终于被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人把握住了! 
    为了支援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初期国防经费比重明显下滑,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由1978年的17.37%减至1984年的10.63%。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4.6%,降低到1984年的2.13%,下降幅度一倍左右。军费开支绝对值只有在1979年有过急剧增加,达到223亿元,同比增加了55亿元,因为在这一年发生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1986年,中国的军费减为201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花费比70年代后期减少了一半。这一年GDP为10202亿元,国家财政支出为2291亿元,军费在其中的比例分别占2.1%和9%。此后,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发展,军费随之有所增长,不过,在GDP和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总体递减至1997年。這一年,军费支出数为813亿人民币,占GDP的1.03%,其比例为新中国历史上的最低点1。 
    而同期的中国经济却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1979-199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大大高于改革开放前26年年均6.1%的增速。而整个1980年代,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15%,发展中国家只有2.55%左右。1991-1996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约2%。中国199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77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5.92倍,已经达到世界第七位。 
    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中国从1999年开始,军费开始较快增加,每年保持12%-20%的增幅。2001年增幅为17.7%;2002年增幅为17.6%;2003年增幅为9.6%;2004年增幅为11.6%;2005年的增幅为12.6%。从1999年到2009年的11年间,军费从1076亿元增加到4806亿元,总额翻了两番还多。有的国家开始对中国军费的这种增长速度议论纷纷,中国国防白皮书予以明确回答,强调其“补偿性发展”。 
    有人质疑邓小平当初作出的“军队要忍耐”的战略方针,认为迟滞了中国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现代化进程。按照这种观点的逻辑,军队是不需要忍耐的,仍然要加大投入,与经济发展共同起飞。不能不说这是何等美丽的幻想!可能吗?何等直白和浅显的道理为什么不实施呢?如果两者没有矛盾冲突,只有傻子才不做这样的抉择。其实面对这一矛盾,也有平均用力、想两头兼顾的。遗憾的是,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现代化并不是少量资源能够搞定的,其耗费不得不以经济的滞后为代价。 
    的确也可以观察到,有的国家似乎回避了这一矛盾而使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最突出的就是永久中立国的创立,最早始于瑞士。1815年,维也纳会议签订《巴黎条约》,与会各国一致承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从此确立了永久中立国的国际地位。根据签订的条约或发表的宣言,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均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即成为永久中立国。迄今为止,除瑞士以外,还有奥地利、瑞典、芬兰等6个国家成为国际上普遍承认的永久中立国。从一定程度上说,永久中立国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外部的威胁,减少军费的投入,以保证集中资源加强经济建设。但是否能够真正保有和平的外部环境依然是存疑的。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对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入侵,就打破了这两个国家签约确立的永久中立国地位。 
    另一种方式是与某些国家结成军事同盟,或者依托于某些大国的军事庇护,以躲避外部的风险。毫无疑问,这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并且,这是一种把命运寄托在他方而不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模式。从根本上说,只要资本逻辑主宰的市场扩张存在,世界上是不存在免费和平的。 
    对社会主义的中国来讲,根本不可能通过上述的方式来寻求到自己的和平外部环境。既要对外部环境保持高度警惕,也要对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坚决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由于社会主义对和平的追求极为不易,因此对这一矛盾的破除就更加困难,而邓小平恰恰把它破解了。这是社会主义运动一次空前的创举。那种对这一抉择不理解乃至质疑的观点显然是浅薄的。把握时代主题的转变,破除战争不可避免的思维,为协调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得以改变以“三线建设”为代表的战争不可避免的资源配置模式,为按照经济发展规律配置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中国崛起道路中的军民融合发展 
    大国崛起,是人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既内含现代化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人类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动作为。 
    从迄今为止的人类现代化来看,大国的崛起都是同军事扩张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连社会主义苏联的崛起也没有摆脱这一关联。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作了这样的阐述,“自16世纪西欧进步以来,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和目前的美国等第一流强国的兴衰史表明,在国家的生产力和取得收入的能力与军事力量之间,从长期看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相互依存关系”1。“任何大国的胜利或崩溃,一般地都是其武装部队长期作战的结果。”2 
    肯尼迪阐述的这一关联是合乎历史事实的,所没有能够深入分析的是:由于人类的现代化首先是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现代化的大国,尤其是世界强国,必然充分反映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发展逻辑。资本的扩张,是以军事强权为开路先锋的血与火的扩张。西方大国在输出商品和资本、抢夺殖民地、推行适合自身利益的所谓“国际规则”等方面,掌握话语权和形成强势,离开了军事强权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西方世界形成的“修昔底德陷阱”,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由此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完全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特点。西方世界忌惮中国的崛起,认为伴随着战争的不可避免,完全是把中国置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中观察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