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新逻辑:富国强军的统一(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2:11:51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样的资源配置不可能不制约整个现代化的推进速度,但它们又很难放弃这样一种代价沉重的资源配置方式。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外部的巨大风险以及内部稳定的渴求。现代化的矛盾冲突在这一问题上十分尖锐,想努力推进经济发展,但面临着充满风险和动荡的现代化进程,相比较起来,稳定反而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最为稀缺的资源。正如亨廷顿所描绘的,“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1。 面对当代诸多的现代化进程被动乱打断或干扰的现实,安全稳定自然成为许多国家推动现代化优先考虑的事情,以强化武装力量的建设来为维持安全稳定奠定基础,于是陷入了当代现代化的困境之中,即不努力维持安全稳定,就无法推进现代化;而加大维持安全稳定的力度,又耗费了宝贵的现代化资源,同样阻滞了现代化。正是因为难以破解这一矛盾,许多发展中国家迟迟迈不开发展的步伐。毫无疑问,这是当代现代化进程中包含的不协调问题。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来说,这一挑战和考验更加严峻。因为社会主义国家一诞生,就面临着资本主义赤裸裸的干涉、侵略和颠覆。俄国的“十月革命”一成功,协约国的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随即进行武装干涉,布尔什维克的红色政权进行了三年艰苦的卫国战争,才基本确立起这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在中国周边构筑军事包围圈,紧接着迫使中国卷入朝鲜战火,抗击美国纠集的16个国家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对于贫穷落后、迫切需要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来说,是极其艰难的,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军政费用占了较大比例。对此,毛泽东在1956年谈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时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军政费用占国家预算全部支出的百分之三十。这个比重太大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要使它降到百分之二十左右”2。 显而易见,一旦战争不再能够攫取财富、或者说攫取比自身消耗更大的财富时,军费开支与经济发展就构成必然的矛盾冲突,西方国家早期现代化军事原罪的发展道路是不可能拷贝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它必须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一方面它要摒弃西方列强以战养战和侵略扩张的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还必须应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建设能够坚强捍卫自己制度、保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幸福的强大军队。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得不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富国强军协调发展的核心是遵守经济发展内在规律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走出一条新路,妥善解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首要矛盾或挑战是资源的切分和配置。 对经济发展本身来讲,进入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一个基本条件是经济积累或资本的积累。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作了一个经典的分析。他将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提出发动阶段必须具备三个互相有关的条件:第一个就是“生产性投资率提高,例如由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纯产值)百分之五或不到百分之五增加到百分之十以上”3。一旦“投资率达到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十,就会超过任何可能的人口增长;而且在那种情况下,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生产量就会有经常的增加”4。 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如此,没有足够的经济积累和资本的投入,快速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在处理这一对矛盾中,新中国的共产党人是将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矛盾来抓的。毛泽东坚信,只有屁股坐稳了,拳头打出去才有力量。他说,“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搞经济建设。你不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还是按老章程办事”,并强调“这是战略方针的问题”1。 资源配置是一个非常大和非常复杂的命题,在基本的层面上,它牵涉到对国家安全的总体判断,甚至牵涉到对时代属性的认识。因为对安全态势的误读有可能带来国家和民族的灭顶之灾。在战争不可避免的前提下,社会发展资源的配置必须把准备打仗置于重要地位,由此很容易违背和破坏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逻辑。从19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就是其集中的体现。由于做出了战争不可避免、必须“深挖洞,广积粮”的基本判断,资源和生产力布局是从准备打仗出发的。按照卷入战争的危险程度,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三线地区。1966-1978年,国家用于三线建设的总投资占同期全国经济建设总投资的42%以上。从应对战争来说,是合理的,但没有从优化资源配置来规划发展,付出了较大的代价。1966-1978年,三线地区每1元基本建设投资提供的国民收入为4.98元,比全国的6.87元低27.6%,比一线地区的9.34元低46.7%;三線地区每1元基本建设投资提供的国民收入增加额为0.309元,比全国的0.406元低23.9%,比一线地区的0.655元低29%。单以1978年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比较,三线地区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总产值只相当于全国的68.7%、一线地区的49%,每百元全部资金实现利税只相当于全国的53.7%、一线地区的38.4%,每百元总产值实现利税只相当于全国的77.8%、一线地区的76.7%2。 邓小平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敏锐地把握到了和平发展时代的到来,其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3。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一个新的历史性的重大判断,“我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权主义斗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这是可能的,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不仅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4。 以和平发展取代革命和战争作为时代主题,不仅仅是完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历史性转移,更是开辟了优化资源配置的新纪元,这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长远和极为深刻的影响。 新的时代主题的判断,为协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前提和更加广阔的空间。把握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邓小平提出了军队要忍耐的方针。他在1985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说:“我们要忍耐几年。我看,到本世纪末我们肯定会超过翻两番的目标,到那个时候我们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可以从外国买,更要立足于自己搞科学研究,自己设计出好的飞机、好的海军装备和陆军装备。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5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论《逍遥游》的美学意义(1)
- 下一篇:东西方美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