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什么含义?(2)

任继愈《老子新译》对这两句话的白话翻译很直白:“从事於学问,[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从事於‘道’,[知识]一天比一天减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163页)。虽然任氏对老子哲学思想的评价并不见得为学界所普遍接受,但其翻译大体无误。《老子新译》当年是极其流行的普及本,接触《老子》者无人不知,而上文作者似也未放在心上。看来,书还是要认真读才行,并不是读书太多了。
    古人也有将这两句统一起来理解的。如[宋]叶大庆撰《考古质疑》卷4就由《庄子·大宗师》颜回坐忘的事而明白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义。《庄子·大宗师》说颜回为学进益,进益到忘仁义,再进益到忘礼乐,一直进益到坐忘,坐忘就是“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已近道的本原。以至孔子也要向他学习。叶大庆说:“观此一章,老氏之言思过半矣。盖老氏之言二句当作一意。且为学日益于何处见之?以其为道日损也。学而至于为道日损之地,如颜子之忘仁义、忘礼乐、以至于坐忘,方可谓之日益。扬子曰:‘颜子以退为进。’其有知于此乎?”是认为学之益就是道之损,颜回为学方面的每一次进益,都是为道方面的每一次减损,而每一次减损,都向道的本原接近一步。近人锺泰《庄子发微》也在颜回坐忘的故事后申明《老子》此两句之义:“以学言,则谓之益;以道言,则谓之损。损与益非二事也。郭子玄注云‘以损为益’,可谓知言矣。”(上海古籍2002年版,164页)至于其次序为什么依次为忘仁义、忘礼乐、坐忘,书中说得非常明白。
    宋代李纲撰《梁溪集》卷142《学箴》:“学以致道,积于厥躬。人而不学,智有盲聋。凡百君子,学然后知不足。非琢成器,何贵于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益为损资,学为道本。未尝务学,何以绝为?赤子匍匐,乃能奔驰。明以告子,学以聚之。”则强调益学之后方有可损而为道的依据。
    这些,我只能看成是哲学上的解读,而不是语言上的训诂了。这种哲学上的理解,也和上文的理解大相径庭。
    时至今日,由于一些学者前期准备知识不足,或者逞其师心,这句话就有些很奇异的解说了。如尹振环的《楚简老子辨析》一定要说郭店楚简乙篇的“学者日损”上面没有脱一“为”字,而且将这一段译为:“学者一天天增多,[功名欲望与伪行伪善也会随之增大与漫延],因而遵行大道的人会一天天减少,减少再减少,总要回到无私为上来,无私心无私为,则无所不为。”(中华书局2001年版,277-278页)所说的离谱,对照上文自知,无庸赘言。张吉良《老聃〈老子〉太史儋〈道德经〉》则说:“‘学者’,指学习‘为道者’”,“为道”句解释成“寻求事理天天分析”,该段译成“从事学习的人知识天天增益,寻求事理的人材料天天分析。分析再分析,以至于没有一点主观的成分。没有一点主观的成分,就没有事情做不成的。”(齐鲁书社2001年版,78、212页)“损”何来分析之义?“无为”是“没有一点主观的成分”吗?这种理解,完全脱离语言文字。如今一些推翻古典、别出心裁的解释,有不少与此类似,实不足为法。 
    王继如,男,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43年,广东揭阳人。196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今改师大);后师从训诂学大家徐复先生和文献学大家张舜徽先生,获文学硕士和历史学 
    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文献语言的研究工作。曾任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训诂问学丛稿》、《敦煌问学丛稿》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