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礼与古典儒家的无神论宗教思想 (8)


    对《中庸》的再思考
    这是对中庸是“协同创造”这一思想的讨论的延伸,借以阐明《中庸》的含义模糊的开头一段,这一段由于提供了成为人的方法而极其重要,它为这篇著作定下了篇名。对于对诸如“天”、“道”和“性”这些主要的哲学术语的无批判性的解释,人们感到失望,这些术语通常分别翻译为“Heaven”、“the Way”、“inborn nature”,这样的翻译会形而上学地将这些理念解释为固定的、决定性的法则,这样做恰恰阉割了协同创造的观念,而这个观念是中国古典哲学最基本的特征。
    对《中庸》第一段通行的翻译是个恰当的例子,它是由理雅各(James Legge)翻译的,还附有更早的耶稣会士的译文。理雅各的译文如下:
    What Heaven has conferred is called THE NATURE, an accordance with this nature is called THE PATH of duty;the regulation of this path is called INSTRUCTION.
    (译者按:这段英文可以这样译为现代汉语:天所赋予的称为性,与性相一致称为恭敬负责之道,对此道的规定称为教。《中庸》这段原文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儒家传统高度评价《中庸》,将它定为四书之一,理雅各以自己的认真的保留看法来抵消这种评价:
    它开始时非常好,但是作者差不多没有清楚地阐明他在开头写的格言,在这里他的表达模糊不清,我们也很难弄清楚,我们读完以后,就会为他对圣人的完美所作的、言词华丽却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描绘而困惑不解。他为增强其同胞的骄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赞美他们的圣人高于所有被称为上帝的或受到崇拜的东西,他教育人民大众,由于有了圣人,他们不需要任何外来的东西。同时,这是与基督教相对立的。将来当基督教盛行中国之时,人们将会用它作为有力的证据,说明他们的祖先如何靠智慧既不知上帝,也不知人们自己。【28】
    理雅各的评价中最引人注目的东西是,尽管他对开头这段文字有意作出基督教式的解释,然而他完全明白这种神学解释与这部著作保留下来的部分所显示的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倾向是不一致的。理雅各虽然希望此文的意思应当与此倾向不同,但他对这篇著作的解释不仅表明,人不求助于某种超越的神也具有(人性的)实现所必需的一切,而且也说明世界本身由于有了人的创造就足够了,这种创造不需要超越它自己以求助于神的干预。
    我们有一项选择。我们可以采纳以下这种注释家的看法:他们在理学和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下,认为开头这段文字与它之后的文本混编在一起了。【29】 或者,我们可以努力根据这篇著作作为一个整体所显示出来的哲学倾向,来理解开头这段文字。对这段话的理解作一些细微的修正,这样可以突出协同创造,而不至违背原文,译文是这样的:
    What tian promotes【30】 is called natural tendencies;【31】tutoring【32】theose natural tendencies is called advancing the way;【33】 improving【34】this roadway is called education.【35】
    (天所增进的称为自然倾向,引导这些自然倾向称为推进道,改善这条道称为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