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三纲五常”新证(4)


    在这里,启蒙就意味着成熟,成熟就是善于运用自己的理性,不成熟则正相反。但康德一再强调,这种不成熟是自己加于自己的。可见,启蒙就意味着自由,否则就是不自由,但这种不自由是自己给予自己的,非外界所能给予者。质言之,自由与理性是同一的,或者说,自由来自于一个更高的实体——理性。康德进一步把理性的运用分为公开的运用与私下的运用。他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往往会被限制得很狭隘,虽则不致因此而特别妨碍启蒙运动的进步。而我所理解的对自己理性的公开运用,则是指任何人作为学者在全部听众面前所能做的那种运用。一个人在其所受任的一定公职岗位或者职务上所能运用的自己的理性,我就称之为私下的运用。[14]24 
    康德认为,在理性的公开运用中,人是自由的;但在理性的私下运用中,人是不自由的,也不应该自由。他举例说,如果一个服役的军官在接受上级交下的某项命令时,竟然质疑乃至违抗这种命令,那是非常糟糕的事,他应该服从。但他作为学者,批评这项命令的错误并把它交给公众来作判断,就不能对他的这种行为加以禁止。同样,“一个就任的宣教师之向他的会众运用自己的理性,纯粹是一种私下的运用;因为那往往只是一种家庭式的聚会,不管是多大的聚会;而在这方面他作为一个牧师是并不自由的,而且也不能是自由的,因为他是在传达别人的委托。反之,作为一个学者通过自己的著作而向真正的公众亦即向全世界讲话时,则牧师在公开运用他的理性上便享有无限的自由可以使用自己的理性,并以他自己本人的名义发言”。[14]26我们知道,现实中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此时,他只能是私下地运用理性,即他不能超离这一定的社会关系,故不自由。但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故在“理念”上人总可超越一切现实的社会关系而作为“纯粹的理念人”而存在,此时人是一个自由的思考者,只依纯粹理性来运思而不必顾及现实关联。可见,这里的自由决不意味着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选择,而是回归到理性之中,自由就等于理性,而理性又是超越的形上本体,这是自由的形上学。这种对自由的认识,一直是西方哲学从古希腊至中世纪最后到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故谢林在《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一文中说:“真正的自由就是与一种神圣必然性的协调一致。诸如此类的东西我们在本质性的认识中感受得到,在那里精神和心灵,只是系于它自己的规律,才自愿地肯定那种必然的东西。”[15]108这里的神圣必然性就是理性,而理性有其自身的律则。基于此,20世纪的海德格尔在诠释谢林的这一思想时说:最本原的自我规定意义上的真正自由只存在于一种地方,在那里一种选择不再是可能的,也不再是必须的。谁恰正还在选择和意欲选择,就还不真正知道他意欲什麽,他还完全不是本原地意欲。谁已是作了决定,谁就已知道他意欲什麽。达于已决性的决定和最特有知识的明白性中的自我知识,是同一的。这一已决性不再需要选择,因为它是以本质性知识为根基。[16]243 
    由此可知,自由决不意味着一种可代替的选择,自由只能意味着最高形上价值的实现。这依然是依古典精神而来的超迈与高远,自由有其本体论上的神圣性。 
    四、“三纲五常”是自由理性回归还是专制制度建构?
    以上论述了那麽多,为我们理解“三纲五常”作好了足够的理论准备,现在可以来回答:“三纲五常”是自由理性回归还是专制制度建构?这关键问题即在:“三纲五常”是不是专制,就看其是否与最高形上价值相冲突?如果不冲突,即不违背自由原则,尽管现实上可能对人有很强的绝对性与宰制性,须知,这是最高形上价值的根本特征。须特别指出的是,“三纲五常”起于何时?由谁说出?与其自身是否违背自由、平等原则概无关系,故本文在此概不纠结,只着眼于道理自身。
    方文与李文皆从贺麟先生的文章《五伦观念的新检讨》开始其论述,本文也不妨如此。贺先生在该文中有下面一段话:据我们现在看来,站在自由解放的思想运动的立场去攻击三纲,说三纲如何束缚个性,阻碍进步,如何不合理,不合时代需要等等,都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要用哲学的观点,站在客观的文化思想史的立场,去说明三纲说发生之必然性及其真意义所在,就比较困难了。[17]119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其一,站在自由解放的立场,“三纲”说与其相违背;其二,站在哲学形而上的立场,则“三纲”说未必没有更高的价值所在。但须知,这里的自由解放不是上面所说的自由,乃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尾随科学、民主而来的一个革命性口号,社会政治意味强而哲学的批判意味弱,其目的是打倒一切传统与价值,但个中的问题分析并不清楚。然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中国社会精神线的下降即是从此时开始的,因为依前文所述,这个意义上的平等或自由解放,古典政治学中是很少讲的,自然冲突。那麽,在哲学形而上的立场,“三纲”说体现了怎样的价值呢?贺先生说:
    三纲说认君为臣纲,是说君这个共相,君之理是为臣这个职位的纲纪。说君不仁臣不可以不忠,就是说为臣者或居于臣的职分的人,须尊重君之理,君之名,亦即是忠于事:忠于自己的职分的意思。完全是对名分、对理念尽忠,不是作暴君个人的奴隶。唯有人人都能在其位分内,单方面地尽他自己绝对的义务,才可以维持社会人群的纲常。[17]12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