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诺·弗莱的大文化观:来源与表征(6)

5弗莱的整体文化观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及"原型"理论,应该说,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弗莱的"文化无意识"。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自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后者所关注的是个体人的潜意识的情绪复合体,性欲或者用弗洛伊德的专有名词"力比多",被解释成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俄狄浦斯情绪"是这种本能力量的一种基本范型。荣格同样也关注人的潜意识或者说无意识领域,但他与弗洛伊德不同,他在潜意识中分出两个层次:较浅层,即与个体经验相联属的个体层次,是为任何心理或精神病症"复合体"贮存之处;较深层,即集体层次,其发展并不仰赖个体,而借助于传承,而且只有历经再传,才表现为意识的,这便是荣格所关注的"集体无意识"。在荣格看来,浅层的个体经验层次,是"复合体"贮存之处;而深层的集体潜意识,则是"原型"的容纳之所。
    荣格赋予无意识以极其深广的内容和意义。首先,他从理论预设上假定无意识具有非个人和超个人的特性,因为他认为个人意识即使再加上个人无意识,其范围也是十分狭窄有限的。荣格说:"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无意识无疑含有个人特性,作者愿将其称之为’个人无意识’。但是这种个人无意识却有赖于更深一层,它并非来源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中获得,而是先天就存在的。我把这更深一层定名为’集体无意识’。选择’集体’一词是因为这部分无意识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它与个性心理相反,具备了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有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换言之,由于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是相同的,它便组成了一种超个性的心理基础,并且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39]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区分,荣格用一个形象的譬喻说:个人无意识的显现,"就像人类海洋中渺小而零落的岛屿;然而实际上,它们只是淹没于水下的那些巨大山脉露出的山峰而已。"他又说:"如果允许我们将无意识人格化,则可以将他设想为集体的人,既结合了两性的特征,又超越了青年和老年、诞生与死亡,并且掌握了人类一二百万年的经验,因此几乎是永恒的。如果这种人得以存在,他便超越了一切时间的变化,对他说来,当今犹如公元前一百世纪的任何一年。他会做千百年前的旧梦,而且由于有极丰富的经验,他又是一位卓越的预言家。他经历过无数次个人、家庭、氏族和人群的生活,同时对于生长、成熟和衰亡的节律有着生动的感觉。"[40]在荣格的这种譬喻中,集体无意识俨然成了全能的上帝,它成了一种世界的具有决定力量的本体。
    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用一个他的特殊概念"原型"来表述。他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结所组成,它们构成了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说的原形。"实际上,集体无意识,有些类似于中国古代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说法,它构成了一种恒定模式,凝固成一种结构。他说:"我们在无意识中发现了那些不是个人后天获得而是经由遗传具有的性质……发现了一些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也即知觉与领悟的原型,它们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必不可少的先天因素,正如一个人的本能迫使他进入一种特定的存在模式一样,原型也迫使知觉与领悟进入某些特定的人类范型。和本能一样,原型构成了集体无意识。"[41]"原型"是荣格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弗莱神话批评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当然,荣格一方面认为"原型"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但另一方面,又变得具有了亚里斯多德的"形式"的语义。荣格说:"原型不是由内容而仅仅是由形式决定的……。原型本身是空洞的、纯形式的,只不过是一种先天的能力,一种被认为是先验地表达的可能性。"[42]荣格实际上对究竟什么是原型也把握不准,在《论原型及其与阿尼玛观念之关联》一文中,荣格作了以下表述:"原型处于静止的、未加投射的状态时,不具备固定不变的形态,而其自身却是非固定的结构,只有处于投射中才具有固定的形态。"[43]有时,荣格将它与原始意象联在一起,他说原型是"自从远古时代就已存在的普遍意象"。有时又被视为心理学中不可逆转的本能反应的形象的再现。从心理学的角度,荣格认为原型是心理结构的普遍模式,原型是领悟的典型模式。因而,他认为,它可以被设想为一种记忆蕴藏,一种印痕或记忆痕迹,它来源于同一种经验的天数过程的凝缩,或心理经验的积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