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论语》“外传”——对孔门师弟传说的思想史考察(9)

作者简介:陈少明(1958—),男,广东汕头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 510275)。 
    [①] 这里的“经书”指的是圣典或政典,而非一般古典文献或现代的学术名著。
    [②] 值得注意的是,杨树达的《论语疏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新版)倒是从子、史两类著作中辑录了不少这类文献。陈寅恪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评价它为“乃自来诂释《论语》者所未有,诚可为治经者开一新途径,树一新楷模也。”但杨著的重点在文献的排比、辑录上,同时所辑文字(包括虚构的故事)在什么意义上可以作为对经书进行史学考据的依据,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③] 参见陈来对“经典与经典化”的讨论(《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170—173页)。
    [④] 参见拙作:《“孔子厄于陈、蔡”之后》,《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⑤]这类讲述如果可称作对《论语》的一种解释的话,借刘笑敢教授的说法,就属于“顺向”解释。
    [⑥] 《春秋繁露·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仁者,爱人之名也。故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