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李慧子:儒家思想如何切入当代生活?(3)


    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国大陆出现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这一思想潮流至今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对儒学的复兴是基于对传统经典的理解,因此必须对儒学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正本清源。有关儒学复兴出现的原因及其对当下现实的意义,学界争议颇多,但大多是以传统儒学的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为论域。《论集》收录的《儒学当代复兴的思想视域问题——“儒学三期”新论》和《儒学复兴的两条路线及其超越:儒家当代主义的若干思考》等论文,超越于以往的思想视域,指出儒学复兴的原因是基于“当代中国寻求自己的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并为儒学复兴指出一条全新的思想路线。黄玉顺对儒学复兴的新路线的思考,与生活儒学的奠基性层级密切相关,体现了他对儒家“当代主义”的思考的独到的学理思考,这一构想为重构儒学史提供了新的思想进路。
    黄玉顺以“存在—生活”为思想视域,重新审理了儒学思想史。《儒学当代复兴的思想视域问题——“儒学三期”新论》一文批驳了现代新儒学对儒学历史的“儒学三期”划分,认为其划分论域是一种黑格尔式的否定之否定的划分,而未能进入当代前沿的“生活—存在”的思想论域,并提出这样划分是将“儒学第三期”仅仅归结为传统哲学的那种存在者化的“本—末”、“体—用”的形而上学构造,因而在本质上与第二期的宋明理学是同质的,按此思路,儒学在现代“第三期”的展开就只能要么陷入“本”与“末”、“体”与“用”的脱节,要么导致“原教旨主义”的危险。论者指出,“历史上作为理论学术构造的儒学的任何一种具体形态,都不能作为我们当前复兴儒学的的标本。我们必须回归于儒家的最本源的生活领悟,才能在儒学的当代复兴中成就一种在当下生活本源上的崭新的儒学重建。”  以“生活—存在”为思想视域,黄玉顺提出了儒学的新的三期说,即:有本有源——儒学的原创时期;形而上学——儒学的转进时代;重返本源——儒学的再创时代。此论文的意义在于从学理上指明了现代新儒学进路的弊端,从而为儒学的重建奠定学理基础。
    对儒学史的研究有赖于对一些概念、术语的梳理与辨析。《反应?对应?回应——现代儒家对“西学东渐”之态度》一文超拔于汉语学界普遍认同的“西学东渐”一说,冷峻地对“西学东渐”进行理性的审视与批判。论者还原了“西学东渐”的历史语境,指出其本身存在的谬误。论文《思想及其历史的生活渊源》辨析哲学史与思想史的关联与区别,认为“思想史应有一个更本源的视域,即关于那种先行于形而上者、形而下者的观念层级的领域” ,提出“哲学史属于思想史,思想史属于观念史”的观点。论者还指出:“作为‘研究对象’的‘思想的历史’乃是基于‘主—客’观念架构的,而这种观念架构及其双方则均渊源于当下的生活感悟,‘思想史’由此而可能。这是因为,思想及其历史总是被当下思想着的事情,而此当下的思想不过是当下生活的一种显现样式;因此,过去的思想及其历史其实是当下的一种生活感悟,而被涵摄于当下的生活之中” 。对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预设”一词,黄玉顺在论文《论科学与哲学中的信念与预设》中,从语言学和哲学等层面进行了考辩。对这些具体问题的系统、周详的辨析,规范了时下名词术语的使用,对儒学史问题的清理、为儒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学理保障。
    黄玉顺在《儒学复兴的两条路线及其超越:儒家当代主义的若干思考》中提出了关于儒学复兴的一条新思想路线,即以“生活—存在”的思想视域,既要超越以往的关注形而下层面前的现代主义(原教旨主义)和关注形而上层面的现代主义的儒学复兴思想路线,又要超越解构形而上学的后现代主义,回到生活本源,重建儒学的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黄玉顺表明,传统、僵化的形而上实际上已与生活本源脱节,已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失效;而形而上学又是不可逃逸的,作为形而下学的科学、社会制度规范,都需要形而上学来奠基。因此,生活儒学的任务是回到存在、生活的大本大源,重建儒家形而上学,并且在这个基础上重建形而下学。由此形而上学所建构的形而下学也会不同于传统的形而下学。源于生活本源的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才能真正切入现实生活。这种观念实际为生活儒学的重要基石,是生活儒学区别于西方哲学与其他当代儒学学派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本源于生活的儒学形而上学、以及建立于这种形而上学基础上的形而下层面的伦理与制度当的建构,对当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这也是儒学复兴的使命所在。
    五
    由《论集》的命名可以看出,黄玉顺对生活儒学的研究,并非单纯的理论探索,而是与当下现实密切相关的。面对社会转型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崩塌,后现代主义对形而上学解构而导致价值中立的虚无主义,面对新的世界局势,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浸入,传统的价值体系能否维系今日的精神信仰,传统儒学面对新的生存方式应当如何转化,这是时代语境给儒者提出的课题。黄玉顺以心怀天心的抱负与学术使命,立足于生活儒学,对这些论题展开思考,并探索儒学重建的新路径,其切入问题的角度,科学谨严的逻辑脉络与论证方法,其卓越的思辨与批判能力,对当下问题思考的胆识,值得学人效法与学习!
    《论集》反映了黄玉顺深厚的哲学功底、独立卓越的思辨创新能力与心怀天下的学术使命担当。不管是阐释中国最传统的哲学,还是论析西方哲学,黄玉顺总是以最前沿的哲学观念进行观照、进而展开哲学思辨,这反映了他对中西哲学的熟稔和对哲学理论的高度的驾驭能力。黄玉顺不拘于传统儒学的治学,力图打破中西哲学的界限,用批判的姿态对古今中西哲学进行思想的清理,用中西哲学共融的方式,以宏阔的视野与关怀,探索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黄玉顺力图给传统的典籍以新的理论观照,使其焕发出新的意义光芒,为进一步阐发提供更多的可能,为当代的意义与价值重建提供精神支撑。
    全书体例安排独具匠心,所录论文与文章既能展现黄玉顺的批判创新的治学风格,又能表现出他平和仁爱的为人。书中既有黄玉顺的学术论文,也录有他在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大学讲堂上的演讲;此论集还收录了黄玉顺与儒学同仁李幼蒸、干春松、陈明等人的书信与对话,还有黄玉顺在网络上的跟帖和他接受记者采访的访谈稿。所谓“读其书,知其人”,在学术论文中,我们能读出黄玉顺哲思的宏阔深入与治学的规范严谨;在讲座中,我们能领略到他分析问题的深入浅出,演讲时的风趣幽默;在他与同仁的书信中,我们能体会到黄玉顺的谦虚认真——既有对学友的敬重,又不失对问题的穷根究底;在网络对话与采访稿中,我们又感受到他对当下现实的深切关注与不懈思考。
    生活儒学作为当代重要并且独特的一种儒学理论,植根于生活本源与传统儒家经典,利用当代最前沿的哲学观念为思想平台,力图在融通中西哲学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儒学独有的道路,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思考出路,其学理价值与对当下的现实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将传统的形而上学还原回存在—生活本源,只是生活儒学研究的第一步;建基于生活本源的形而上学当如何重建?以及相应的形而下学应如何展开?这些都有待于生活儒学研究者进一步的研究与开拓。闻悉黄玉顺现正致力于“中国正义论”的专题研究,这是有关“生活儒学”中“形而下学”层级的儒家伦理学方面的研究,以回应学界目前关于“制度伦理学”问题的热议。  这表明了生活儒学的形而下学建构的学术构想与思想努力。
    相信黄玉顺对生活儒学的研究能够推动儒家思想与中国当代思想的进程!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生)
    《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