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孔子诛少正卯" 孔子一掌权就杀少正卯?(1)


    
    长期以来,历史文献中有“孔子诛少正卯”一说,通常被理解为“孔子杀死了少正卯”。在封建社会中此事一直是作为孔子从政的功绩来正面宣传的;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以后,成为孔子压制言论自由、实行封建专政的一条罪状,“文革”批孔中,又被上纲为孔子的“第一罪状”。但是,究其实,无论正面宣传也好,批判也好,都是基于对有关记载的文本的误读。
    关于“孔子诛少正卯”的记载一般可见于《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此外,《荀子·宥坐篇第二十八》中对此也有相关记载。如果仅就这两条史料记载来说,要证明把“孔子诛少正卯”解读为“孔子杀死少正卯”是误读,很容易。只要对关键词“诛”考证一下就可以了。“诛”,“言”字旁,形声字。按照形声字的造字规则,这个字做动词,是语言行为,所以,成语有“口诛笔伐”。《说文解字》:“诛,讨也。”《礼记·杂记下》“不敢辟诛”郑玄注:“诛,犹罚也。”因此,“诛”的本意是“批判”、“声讨”、“谴责”,引申为“处罚”,再引申出“处死”的意思。我查了一下《春秋左传》,有11段用到13个“诛”,基本上是“批判”“声讨”“谴责”的意思。因此,“孔子诛少正卯”,应该是“孔子谴责少正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