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道家的处世智慧之一:"光而不耀"与低调做人(1)


    
    本期主讲:葛荣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国学院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子道文化研究会顾问,日本老子学会顾问,香港大学、香港道教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文化研究院荣誉院士,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和南方学院学术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光而不耀”是道家“中和之道”的一个重要辩证法命题。这一命题是老子依据“道法自然”原则,从太阳光的强弱给人的感受中领悟出的人生智慧。在老子看来,无光或过度弱光不利于人生,过度强光也不利于人生,只有“中和之光”才有利于人生。他以暗淡无光比喻人的逆境,以光彩照人比喻人的顺境。所谓“光而不耀”,是说人在顺境即在光彩、得意之时,也就是在“有权”、“有钱”、“有名”之时,要牢记“光而不耀”的告诫,既不要过度地炫耀自己,也不要以强光耀眼他人,要求以平常心低调做人。这是一种不露锋芒的高超的处世哲学。
    从即日起,我们就请葛教授为我们来解读道家的处世智慧。
       做到“光而不耀”得做到“四不”
    根据道家的“光而不耀”原则,要求人应具有“四不”的高贵品格,这“四不”就是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老子认为“自见(自我表现)者不明(聪明),自是(自以为是)者不彰(彰显),自伐(自我炫耀)者无功(功劳),自矜(自是其高)者不长(长久)。”(《老子》二十四章)在老子眼中,这些“自见”、“自是”、“自伐”、“白矜”,都是违背“道”的“无为”本性的。从“道”的高度看,这些都是“余食(剩饭)赘形(如形体上的骈拇、枝指、肉瘤之类)”,“故有道者不处”。他主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二十二章)
    在《庄子·山木》篇中,庄周讲述了一个故事:阳子到宋国,投宿于一家旅舍。旅舍主人有两个妻妾,一个长得美丽,一个长得丑陋。但是,在店里,丑陋的受到尊崇,而美丽的反被冷落。阳子问其故,旅舍童子答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于是,阳子告诫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安往而不爱哉!”这则故事说明,具有“四不”品格的人,因为自己不自我表现、不自以为是、不自我夸耀、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受到大家的拥护和称赞。项羽百战百胜,自以为是,以乌江自刎告终;苻坚投鞭断流,骄态十足,终于淝水败亡;李自成进驻北京,傲气毕露,导致起义失败。 
        编辑注评 
    其实,这“四不”大家都知道,就算没这么系统,也大体明白每一个道理。只不过,很少有人能够同时做到这“四不”,或者是不能时刻做到这“四不”,所以,能够做到“光而不耀”最终成大器的人才不容易。想同时做到“四不”并且时刻都不忘记“四不”是需要有相当深的修养的,修养到了自然就做到了,道理都明白,做不到往往都是一种下意识。比如,谁都知道不能自以为是,但是恰恰很多取得了一些成绩的人就不知不觉地表现出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都不如自己。
    没把正确的思想变成本能,仅仅记住大道理的条条框框,不是出自于“为己”的角度,自然就做不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责任编辑:admin)